職場達人-歐耿良轉換跑道 成生技企業舵手

達人小檔案

達人座右銘

從學界跨至產業界的歐耿良,在擔任北醫口腔醫學院院長期間,爲了籌募改建學院大樓的資金,尋找生醫界大老協助。因緣際會下,於募款期間遇到鑽石生技董事長路孔明,對方鼓勵他出來創業,並表示「團隊如果創業成功,未來要蓋幾棟大樓都不是問題。」也因爲這樣的想法,加上鑽石基金的支持,讓歐耿良幾經思考後決定轉換跑道,展開經營企業的第二人生。

經歷學界與產業界的職涯,歐耿良觀察認爲「產業求同,學界求異」,研究工作着重發現不同變化並加以實證,而產業服務講究彙集共識,企業才能往前邁進。學界努力研究,產業致力研發,也因研究與研發兩者追求的目標不同,當研究轉進研發這中間的過程就是「轉譯」,而轉譯的過程需有法規基礎,才能縮短學用落差。他也強調,法規需走在產品之前,纔能有助醫藥材研發商業化。

談到產學合一的重要性,歐耿良指出,現今「學用落差」的情況相當嚴峻,因此不論是政府或教育機構,都提倡透過產學合一的模式,結合配套措施,改善學用落差的現象。這意味着同學就讀碩、博班的時候,在確認研究題目後,應同時評估是否具備核心技術可應用在往後相關產品的規劃。

歐耿良再次強調,研究跟研發兩者性質大不同;研發是針對項目或計劃在依循法規的前提下,製作成產品或服務。而研究,則是發表未經發現的情形,加以論述讓大家認識。

有關研究項目變成產品的過程,同學也應主動認識與瞭解相關的法規。站在教育的立場,他鼓勵大專院校開設法規課程,教導學生認識研究轉譯成研發時會碰到的法律問題。當研究計劃可以跟政府法規接軌,纔有機會走向國際市場,並真正降低學用落差的情形。

歐耿良談到,臺灣生技業面臨的挑戰,包含國內市場規模小,加上法規的關係,以致產品認證時間較長,因此有其發展局限性。另外,每個產品在銷售的國家都還需進行臨牀實驗,因爲「新藥」是屬地主義,官方單位會重新評估產品特性與差異性,這是每個生技公司在開發市場所面臨的挑戰。他也樂見政府協助臺灣業者走到國際市場。

面對下一階段的願景,歐耿良指出,三鼎立基於「創投」、「技術」及「臨牀驗證」三項核心,短中期發展爲研發醫材、創造營收。長期規劃則是持續推動產品發展,奠定走向國際市場的基礎。

近年來臺灣生技產業發展迅速,且在創新研發能量日漸受到國際青睞,歐耿良鼓勵未來有意投入生技業創業的後輩,務必要先了解法規,才能擘畫出企業發展路徑。再來則是學習控管財務,培養經營公司的財管觀念,這部分必須秉持非常嚴謹的態度。另外,也需認知到企業建立「核心價值」的重要性,包含思考公司是要發展自身品牌,還是考量未來想被大公司併購的規畫,這是不一樣的路線,更攸關永續經營所需投入的各種資源及成本。

對於從業以來能夠受到學界及業界的肯定,歐耿良謙虛地表示,自己不論從事哪一項職務,都秉持一定要以「認真投入」的態度來面對,「專心做好一件事情很重要」。經營企業後,面對投資人的期待,除了有效分工,賦予團隊往前的動力,他也有責任繼續把公司帶往更好的方向。

達人座右銘

同行致遠,

互爲貴人

達人小檔案

現 職:三鼎生物科技董事長

出  生:1973年

學  歷:日本大阪醫科大學醫學博士、

臺灣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博士

經  歷: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

臺北醫學大學生醫植體暨微創醫療研究中心主任

科技部生物處醫工學門副召集人

科技部生醫產學聯盟召集人

合一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永義防癌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