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達人-權證交易怎保命 張鍾霖授三招

圖/統一證券提供 達人小檔案

統一證券金融商品部協理張鍾霖,踏進證券業衍生性商品領域逾15年,見證權證市場從停滯到井噴式的成長。他觀察到,投資人常因不瞭解權證(選擇權)特性發生重大虧損,提醒在權證市場應「先研究不傷身體,再講求效果」,指出保命三招:(1)勿隨意履約權證;(2)關注標的之特殊事件,避免時間價值損失;(3)市場供需是否平衡?權證價格是否合理?

韭菜變行家 見證市場變動

回顧職涯,張鍾霖退伍後因緣際會踏進證券業,從衍生性商品領域起步,從一個韭菜實習生、正式交易員,如今成爲交易室主管,轉眼就過15年頭,權證市場經歷許多改變。

張鍾霖初入行時,一間發行商一年可能發行不到20檔權證,交易員盤中得忙着用人工掛單爲權證造市,然而,投資人永遠不知道自己買賣的價格是否合理,「甚至在標的下跌時,掛牌的權證居然還能出現連日漲停的蜜月行情」,這讓權證市場在發展之初,給市場一種「感覺好像很厲害、但又沒辦法賺到錢」的印象,也導致市場規模停滯了十多年,無法進一步擴大。

直至2009年,主管機關開始實施「流動量提供者制度」,發行券商改用電腦程式積極地造市掛單,豐沛的流動性馬上吸引各方人馬加入交易,無論投資人是作隔日衝、波段,還是搭除權息、法說會等題材,無不以權證作爲槓桿投資工具的首選,權證市場也首次迎來井噴式的成長。

存活愈久 愈能成爲贏家

不做權證輸家,保命有三招。張鍾霖認爲,太多文章分享如何賺錢、如何成爲市場贏家,但相較於此,如何避免成爲權證輸家更爲重要。投資人因不瞭解權證(選擇權)特性而產生重大虧損,時有所聞。

張鍾霖分享三種常見情形:(1)提前履約:權證履約是投資人(美式選擇權買方)享有的權利,但有趣的是,履約時「比較開心的反而都是發行券商。」因投資人在市場上買賣權證的價格,等於履約價值加上時間價值,但在履約時,只能拿到履約價值,等同將時間價值直接送給發行券商。

舉例來說,投資人履約僅有價內10%的權證,一張市場上可賣800元的權證,最後僅拿了不到200元的履約價值,市值直接縮水逾七成,即使標的兩根跌停,可能都還不至於有這麼大的虧損。

(2)未留意標的之特殊事件:尤其是標的公司減資。權證特性爲高度槓桿,但相對要以付出每日時間價值作爲代價。近年來上市櫃公司減資情況履見不鮮,一次減資須暫停交易十餘日,對權證投資人來說,損失了期間的時間價值。

或許這對距到期日逾三個月的權證影響不明顯,但若到期日落在減資停牌期間,而投資人未能事先賣掉權證,就會發生權利金全數歸零的慘劇。因此,「好好關心標的公司,是操作權證的必要功課之一」。

(3)買到價格不合理的權證:權證是籌碼有限的工具,發行後在市場慢慢賣給投資人,當發行券商庫存不足時,再透過增額發行、增加籌碼,達市場供需平衡。但當標的發生波動過大等因素,遭主管機關列爲注意股、甚至警示分盤,標的會遭暫停發行和增額發行,影響供需平衡機制失衡。

以今年最猛的航運股長榮海運爲例,因遭警示而無法發行權證和增額發行,市場上有限的權證霎時奇貨可居,價格狂漲到令人咋舌。交投熱絡全由投資人買賣而來,發行券商則一張都沒有參與。

權證價格不合理的情形,隨航運股熱度降溫逐漸恢復,但對過度追高、來不及丟給下一手的投資人,幾乎是「賺了標的價差、最後卻賠了權證價差」。因此,當無法確定權證合理價格時,可洽詢發行商。「先研究不傷身體,再講求效果」,張鍾霖認爲,權證交易是「先避免大賠錢的行爲,再講求賺錢」,能在市場上存活愈久,就愈有機會進階爲贏家。

達人小檔案

現 職:統一證券金融商品部協理

學  歷:中正大學財務金融所

經  歷:元富證券、統一證券金融商品部

達人座右銘

避免大賠錢

才能大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