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電同步 樂迎數位閱讀時代

第44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得主何飛鵬致詞時向出版界呼籲,不要輕忽數位閱讀的時代。(鄧博仁攝)

出版產業營收慘淡,紙本書銷售下跌,愈來愈多人不再買書、看書。但對第44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得主何飛鵬而言,「上天逐漸關上紙書的門,然後開了一扇電子書的窗。雖然這個窗子還不夠大,但是我們期望他未來會跟紙書的門一樣大。」城邦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表示,如果還能對社會有貢獻,會全力推廣數位閱讀、電子書產業,「數位閱讀的時代來了,各位不要再輕忽數位閱讀。」

何飛鵬表示,電子書在臺灣發展,已經走過最初萌芽的階段,今年電子書營收佔出版整體大約可以破5%,「連續三年幾乎是翻倍成長,到今年大概還有50%到60%的成長。這樣的爆發性,可以看出要進入高成長期。」在國外電子書產業成熟的市場,電子書約佔整體出版營收20%到30%不等,「我對未來滿看好,希望未來五年內,電子書在臺灣就能佔到10%。」

何飛鵬表示,最想對出版業說的話是,在數位閱讀的時代,出版業一定要做兩件事,第一是「紙電同步」,「不要讓電子書在紙書出版後幾個月或半年纔出來,因爲兩邊閱讀的對象不太一樣,只有少數重疊,不太有排擠現象。」

第二是「電子書定價降爲紙書五折」。何飛鵬表示,目前電子書定價平均起來約是紙書七折左右,「如果大家願意來努力推廣數位閱讀,把電子書的價格打到五折,我想電子書會出現截然不同的樣貌跟發展。」

針對何飛鵬提及的電子書降價問題寶瓶出版社總編輯朱亞君贊成「合理」降價,但當務之急,還是「國人讀書」,不讀書,給他零元免費載具再輕薄好攜帶都沒用也沒興趣。如何努力開發新市場,打動那些原本不讀書的人,讓他們有動力去買書,纔是出版社的目標

雅言出版社發行人顏擇雅則認爲,平臺經營者若想擴增大餅,思考的應該是可爲上游(出版者作者)帶來什麼樣的附加價值,而非砍上游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