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微信進攻香港市場 電子錢包最大敵人是「八達通」!

支付寶微信錢包電子支付都已在大陸成爲常見的支付方式。(圖/翻攝自央視財經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在大陸境內已成主流消費方式,現在兩平臺也積極搶攻香港市場,像是在中環旺角等衆多零售店以支付寶二維碼(QRcode)支付,就能享有很多折扣優惠;微信則投出1300萬港幣補貼,開創微信香港錢包,讓多地商場能消費後再領電子紅包。不過,香港目前最普遍的支付方式還是八達通現金信用卡

▲香港八達通。(圖/翻攝自香港旅遊發展局官網

▲微信支付。(圖/CFP)

香港目前普遍的支付方式是現金、八達通和信用卡等傳統金融支付,微信做爲騰訊子公司,在近日宣佈與新鴻基地產成爲戰略合作伙伴,透過整合新鴻基地產的零售與移動電信業務,再配合微信香港錢包做「指定商家消費拿紅包」等優惠。

▲香港迪士尼樂園日前與微信支付達成聯盟合作。(圖/翻攝自新華網

微信香港錢包最近動作頻頻,除了9月時接入了香港金管局的快速支付系統、廣深港高鐵購票場景,微信還推出許多本土化功能,包括信用卡還款、收發港幣紅包、個人用戶轉帳、購物出行、跨境匯款等。

至於綁定的卡片,目前微信香港錢包可提供用戶綁定香港任何銀行的Visa和Mastercard信用卡,還可通過匯豐渣打花旗恆生在內等全港17家銀行的直接付款授權(DDA)進行錢包充值

支付寶當然也不甘示弱,支付寶旗下螞蟻金服」將香港設爲國際化的第一站,支付寶也在2016年首批拿到香港金融管理局發佈第三方支付牌照,並在去年5月上線「支付寶HK(AlipayHK)」。

▲香港計程車可用支付寶付款。(圖/CFP)

AlipayHK提供掃碼付、商家優惠、集印花,現在更有電子錢包跨境匯款服務,用戶可以透過該項服務向菲律賓錢包Gcash匯款,並由香港渣打銀行負責清算資金及兌換外匯

除此之外,AlipayHK還看準「巴士需求」,透過香港本地電子錢包的易乘碼(EasyGO)技術,模擬在19輛最新型號的小巴上,讓19名乘客接連掃碼上車,不帶錢包也能方便快速付車費

▲香港商場也有支付寶商櫃。(圖/CFP)

AlipayHK還和全港最大的兩家小巴運營商進智和冠榮合作,未來將有600輛綠色小巴士在港首發「掃碼乘車」;在地鐵方面,目前已可使用支付寶和微信購票,港鐵羅湖站及落馬洲站已率先試行新購票方式,並陸續在尖沙咀尖東銅鑼灣等站鋪設

不過,截至6月爲止,支付寶的香港用戶大約150萬左右,若以香港739萬人口來算,也只佔到香港市場大約五分之一左右。

根據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調查顯示,目前常用手機支付的市民佔比僅爲20%左右、信用卡支付佔比53%,超過95%的市民是經常使用八達通和現金,可見大陸電子支付想要在香港「本土化」,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