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遭遇“換不動”難題

美國知名科技媒體Android Authority刊文分析道,現代的智能手機硬件已經足夠優秀,應該可以支持用戶使用很多年。當前消費趨勢的風向正是如此。

根據美國Hyla Mobile公司的數據,排除新冠疫情或短期經濟原因,2021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機以舊換新的平均時間爲3.32年。這一數字高於2020年第三季度的3.13年,也遠遠長於2016年第三季度的2.36年。換句話說,在過去的五年裡,消費者換手機的平均時間幾乎延長了一整年。

文章介紹了幾個關鍵話題,解釋了爲什麼消費者持有手機的時間更長,以及爲什麼現階段更長期的軟件和維修支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性能提升 昂貴芯片需求量大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來的。這一定律意味着半導體的性能與容量將以指數級增長,並且這種增長趨勢將繼續延續下去,它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

摩爾定律在不斷提升着硬件的性能,而性能是購買一款新智能手機的主要驅動力。過去三四年間的旗艦智能手機和最近幾代的中端機型在執行絕大多數任務時仍然表現得一如既往。相反,電池等其他部件的老化速度要快得多。

Android Authority刊文稱,智能手機在設備的外形設計和電池功率方面遇到了瓶頸。如果手機性能已經暫時沒有太大的上升空間,並且越來越受到手機外形因素的制約,芯片設計者或許應該把重點放在電池和長期維護支持上。

根據摩爾定律的發展,大約需要兩年半的時間才能使芯片晶體管密度翻倍。芯片製造工藝有望在未來幾年達到3納米或更低,每一代芯片的密度將提高1.7倍,然而,對功能更強大、更尖端的硅片的追求也是手機價格大幅上漲的背後原因。

創新放緩 但價格創歷史新高

文章認爲,對高通驍龍8 Gen 1和三星Exynos 2200 SoC進行的基準測試發現,今年兩款芯片的性能沒有什麼實質增長。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圖像處理,都很難說2022年的智能手機遠遠領先於它們的“前輩”。

看似緩慢的創新並不侷限於硅片。在過去的幾年裡,旗艦智能手機音頻、攝像頭、顯示屏、觸覺和無數其他功能並沒有發生巨大的變化。即使是5G來了也沒能改變遊戲規則。充電是唯一一個被大肆吹捧的領域,但實際的改進其實並不多。

文章稱,這並不是否認智能手機每年的進步。只是現在手機迭代速度加快,但改進不那麼明顯,這會使手機成本越來越高。

無論如何,每兩年花1000美元以上購買一部旗艦智能手機的消費者不是大多數,而且手機不再那麼容易“過時”,消費者正失去了換新機的動力。

意識崛起 引領環保消費理念

聯合國訓練研究所2020年的研究結果顯示,2019年電子產品在全球產生了5360萬噸電子垃圾。歐洲人產生的垃圾最多,人均16.2公斤,美國人爲13.3公斤。預計到2030年,全球電子垃圾數量將增長到7400萬噸。

根據德國的一項研究,一臺電視機使用13年而非6年,可以減少約660公斤的溫室氣體排放。使用智能手機7年而非2.5年,可減排大約100公斤的溫室氣體。

爲減少充電產品造成的垃圾,歐盟委員會正致力於推動歐盟所有手機、平板電腦和相機使用統一的充電接口。

美國、英國和歐盟等正努力制定鼓勵消費者維修和再利用的法律。例如,歐盟推出了多項舉措,包括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能源相關產品指令和生態設計指令,以降低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

法國於2020年通過了《循環經濟反浪費法》,將DIY園藝工具及玩具的回收再利用列入生產者延伸責任中,該法律也適用於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電視、洗衣機等。

隨着消費者追求更耐用的產品,蘋果、微軟等科技公司也開始將可修復性納入其設計過程。去年11月,蘋果推出了一項自助維修計劃,讓客戶可以使用iPhone 12和iPhone 13的零件和工具。該服務在今年將擴展到包括配備M1芯片的Apple Mac的部件,並將首先在美國提供,再將服務範圍擴大到其他國家或地區。

未來趨向 或需長期軟件支持

文章認爲,在硬件停滯不前、電子垃圾和維修權爭論不休的當下,長期的軟件支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必要。

智能手機硬件已經進入平臺期。從中端到旗艦產品,硬件現在已經足夠強大,可持續使用幾年而不會過時。無論消費者是在尋找尖端的性能、攝像頭還是電池續航時間,瘋狂更換新機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了。這並不是說人們不渴望技術進步,但新手機已不至於在一瞬間就把舊手機“比下去”。

文章表示,隨着消費者在設備上保存越來越多的個人敏感數據,智能手機在使用期間安全的需求是不言而喻的。但製造商應該在着眼於基本的安全補丁之外,還應確保智能手機在整個生命週期內始終保持最新和最強大的功能。另外,配合更好的維修服務,現代智能手機的使用壽命預計將接近五年而不是兩年。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