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漫畫做得到!《被討厭的勇氣》作者親自監修 圖解阿德勒心理學在臺發行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親自監修,阿德勒心理學漫畫《喜歡自己的勇氣》在臺發行。(圖/尖端出版)
《被討厭的勇氣》在全球狂銷超過600萬冊,作者岸見一郎親自監修心理學漫畫《喜歡自己的勇氣》如今在臺發行!身爲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權威的他,認爲光是透過文字難以真正理解,但以圖像故事能與生活情境連結,更有可能讓人在生活中演練,他說「只有漫畫版才能做到這一點」,期望讀者不只有「被討厭的勇氣」,也獲得「喜歡自己的勇氣」!
《喜歡自己的勇氣》以漫畫圖解的方式,分享個體心理學始祖阿德勒的傳世經典《自卑與超越》。阿德勒曾說,「只要3天,人就會改變──但是,你必須要有勇氣。」該學派的特徵就是,認爲沒有一個人是住在相同的世界,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世界裡。儘管有相同的經驗,只要賦予的意義不同,世界看起來就會完全不同,當然也會採取不一樣的行動。
▲《喜歡自己的勇氣》以漫畫圖解的方式,分享個體心理學始祖阿德勒的傳世經典《自卑與超越》。(圖/尖端出版)
例如有些人會覺得自己現在過得那麼辛苦,是因爲「童年時期缺乏父母的愛」,或是「遭受父母虐待」,會從「過去」探求原因。企圖以「過去的經驗來決定自己的人生」,這叫做「原因論」。不過阿德勒否定原因論,認爲自己想怎麼做,想成爲什麼樣的人的「目的」,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阿德勒稱這種思考方式稱爲「目的論」。
阿德勒認爲,若是用「原因論」來思考問題,只要沒有時光機可以回到過去,根本無法解決現在的問題了。可是「目的論」中的目的和目標都在未來,就算無法改變過去,還是可以改變未來。當然人生並非凡事都可順心如意,甚至不如意的事還佔了大多數,儘管如此,在艱辛刻苦的人生當中,還是可以自己決定要怎麼度過這個人生。
▲《喜歡自己的勇氣》以漫畫圖解的方式分享阿德勒心理學,岸見一郎親自監修。(圖/尖端出版)
此外阿德勒也在書中提過,「人類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若人一直都是單獨活着的話,就不會有善惡,也不需要語言。正因爲有其他人在,纔會產生孤獨;如果只有一個人的話,就不會有所謂的孤獨感。不管是什麼問題,最後一定都會牽扯到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有問題的人,共通點就是會把其他人當成「敵人」看待,甚至會覺得這整個世界都很危險,別人都是會想要陷害自己的恐怖存在。若以「目的論」來考量的話,他的目的就是「不想和他人有所接觸」,只要和他人接觸,就一定會有摩擦,自然也會有遭到厭惡和背叛等情形發生,因爲害怕受傷,所以決定不跟其他人來往。
不過在他的觀點裡,想要解決人際關係的煩惱並非避免外出,而是需要先改變對於他人的意義,只要將他人視爲「同伴」,而不是當成敵人看待,人生就會有很大的改變。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親自監修,阿德勒心理學漫畫《喜歡自己的勇氣》在臺發行。(圖/尖端出版)
阿德勒心理學被譽爲「通往幸福的心理學」,但人們常常讀了一大堆理論後,卻無法實際運用於生活中。岸見一郎認爲,這門學問若僅透過文字理解定義,不能算是真正理解,必須透過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學習,透過生動的圖解故事呈現,在閱讀過程中更可以輕易地連結生活情境,順利運用於自己的生活經驗中。
因此《喜歡自己的勇氣》透過情境漫畫,讓艱澀學說變得淺顯易懂,岸見一郎說,「透過一則則的小故事,輕易地和自己的生活情境連結,我認爲只有漫畫版才能做到這一點。」
▲▼《喜歡自己的勇氣》以漫畫圖解的方式分享阿德勒心理學。(圖/尖端出版)
岸見一郎也說,自己家中從小就沒有漫畫,只在每個月去一次的理髮院那裡看漫畫,但由於他很不喜歡剃頭髮,所以在輪到他之前,都會先沉浸在書櫃的漫畫世界裡。「那種感覺,現在又回來了。」
愛書成癡的他表示,每次看書時都會很想一口氣看到最後,或許是因爲那段時間在理髮院看漫畫的經驗才培養出的個性,「書一定要有趣,雖然不常看漫畫,但可以協助讓阿德勒的思想變得有趣,是我決定參與制作的關鍵因素」。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親自監修,阿德勒心理學漫畫《喜歡自己的勇氣》在臺發行。(圖/尖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