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圓其說 | 新質生產力:中國創新發展的着力點

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爲主導,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的先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它代表着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以新技術深化應用爲驅動,以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快速涌現爲重要特徵,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爲基本內涵,具有強大的發展動能。

新質生產力成爲中國創新發展的着力點,是基於對新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的準確把握,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求的深刻理解。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能夠爲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能,還能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和制度保障。

產業革命背景下的新質生產力及中國式現代化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長聘副教授蔡萬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助理研究員張曉芬在《新質生產力與中國式現代化———基於產業革命視角的分析》中提出,當前全球正在經歷新的一次產業革命,即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產業革命下,生產中物的範圍、人和物的結合方式、人和人的結合方式等深刻改變,使得生產力內涵和本質發生深遠變化,形成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之新,就表現在相比工業生產時代的傳統生產力,它包含了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以及以創新爲代表的更優質的生產要素;是以科技創新爲主導、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爲引領、契合高質量發展要求、能夠帶來高品質社會生活的生產力。

當前我們正處於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爲中心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其本質要求之一就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應處理好實體經濟和金融的關係,築牢中國式現代化的實體經濟根基;把握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辯證運動,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保障新質生產力發展。

發揮數字經濟優勢,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特聘教授周文、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葉蕾在《新質生產力與數字經濟》中指出,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爲主導、實現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而產生的生產力,是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是數字時代更具融合性、更體現新內涵的生產力。

數字經濟集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於一體,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也是當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數據作爲新生產要素可以更好地賦能傳統生產力改造升級,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爲新質生產力形成提供實體基礎,數字基礎設施爲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提供堅實平臺支撐。

未來,結合數字經濟特徵和具體國情,要以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通過市場與政府有機結合協同提高數字創新能力、數實融合加快推進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培育創新型人才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

完善AI大模型,賦能新質生產力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系教授黃再勝在《AI大模型賦能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內在機理、現實障礙與實踐進路》中點明,數智時代,以ChatGPT爲代表的AI大模型的升級迭代和加速落地,正在掀起“知識版的生產率革命”,對人類生產生活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由AI大模型規模化應用而形成的智能生產力,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樣態。

放眼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AI大模型賦能效應爲契機,開闢促進新質生產力涌現的新賽道是搶佔發展制高點的關鍵。但是,中國AI大模型技術發展和應用落地還面臨着高質量中文語料庫匱乏、先進算力供給不足、基礎硬軟件受制於人和人工智能治理體系不健全等難題,通用人工智能賦能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還存在不少堵點、卡點和風險點。

邁向新徵程,努力構建以AI大模型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新發展格局,重點是要加快建設高質量中文數據資源庫、加快自主算力資源和供給能力建設、加快自主建設高水平AI大模型技術生態體系,夯實通用人工智能發展基底;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高地;支持和規範數字勞動新職業、重視和引導衆包微勞動轉型升級、促進和改善按需勞動工作體驗,推動數字勞動高質量發展;推動通用人工智能包容審慎、常態化監管以及AI大模型行業自律自治,完善AI大模型治理生態。

(大衆日報·大衆新聞客戶端記者 陳巨慧 實習生 張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