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國際升學指導專家鄧寧解密:中國學霸一定能留學藤校嗎?

原創來源:中國教育在線國際教育頻道主編 趙剛

2024年1月30日,中國教育在線國際教育頻道實地觀摩了國際升學指導專家鄧寧對重點中學國際部學生的輔導過程,並對鄧老師、學生和家長做採訪和報道。

安靜、素雅的輔導間裡,鄧寧老師在白板上寫下“心理認知”幾個字。

“小凡,美國大學夏校及科研項目的申請文書咱們改過好多次了,這裡面有一個共性問題:爲什麼每次你都以They(他們)開頭,而且還總是用否定句的形式?”

鄧老師開門見山地把申請文書中的問題拋出來,而接招兒的學霸小凡鎮定自若,輕輕地迴應:“我喜歡以旁觀者的視角切入,這樣才客觀。否定句是表明態度。”

“可是我看不出你的視角,看不出你的態度,好像是They代替你得出了結論。”鄧老師再次敲打她面前的全國重點中學國際部的11年級(高二)優秀生。

“你給我印象最深的個人描述是‘全校最會提問的人’,而且你在中國科協舉辦的國際基礎科學大會“大師面對面”活動中,還做了《我認知的基礎數學》主題演講,得到參會的國際頂尖科學家指導,並向世界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提問。但這種自信在你的申請文書中卻體會不到。”

鄧老師提到的這類美國大學夏校或科研項目的申請文書體例要求從150字到750字(英文字數)不等,看似不過是一兩篇應答式的英文簡述,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類小論文卻左右着研學項目、甚至海外大學錄取的結果。按鄧老師的定位,做到“字字珠璣”才能打動校方。

“至少從I observe(我觀察到的)出發,進入I engage(我參與的),從自我的語境出發。”

小凡皺了皺眉,有些高冷的神情流露出些許不屑,但又很快收了起來。“改成另一種表達方式有些離譜,不是我的風格。我不是很主動表達的人,我認定是什麼樣就好了,也沒必要一定告訴別人。”

小凡的“理工思維”彷彿橫在鄧寧面前的十萬大山,無從改變,難以逾越。不過,輔導間裡鄧老師爽朗的笑聲表明兩點:她欣賞個性,同時抓住了問題的要害。

“看來你文書的寫法反映出來的是氣質方面的特質,這種溝通方式可能在進入國際部之前就形成了。”以優異成績從普通中學轉入重點中學國際部的小凡點了點頭。

“我2002年去美國留學,這個經歷讓我改變了很多。思辨意識(critical thinking)當然很重要,你的辯證思維就很強。但更重要的是人文氣質,與別人溝通,善待自己和他人,成爲團隊中的一員,這些比名校、學位更重要。”

小凡目不轉睛地盯着鄧老師,若有所思。

“改變從夏校、科研申請開始,從現在開始。”鄧老師對“心理認知”的抽絲剝繭進入了關鍵時刻。

“讓美國名校認識你、瞭解你的第一步,需要你做自我推介,self advocacy!你很優秀,還要讓美國大學認識到你很優秀,就要從文書寫作開始,從I engage開始。”

鄧老師對中國教育在線國際教育頻道明確表示:“人文氣質很難被包裝出來,但人文氣質的培養是國際升學指導中的重要環節,如果單憑几張申請文書就能讓中國學生上藤校,世界名校也就不存在了。”

中國教育在線國際教育頻道觀察到,在鄧寧的國際升學指導中,大量應用覆盤工具,充分了解、挖掘學生參加與科研和競賽相關的活動前後的心路歷程。針對小凡參加“英才計劃”研修活動的覆盤好像一次奇妙的時空穿越。

“英才計劃”是中國科協和教育部自2013年開始共同組織實施的中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計劃,旨在選拔一批品學兼優、學有餘力的中學生走進大學,在自然科學基礎學科領域的著名科學家指導下參加科學研究、學術研討和科研實踐。

在鄧寧老師的指導下,小凡選擇了GRAI覆盤法,從回顧目標(Goal)、評價結果(Result)、分析原因(Analysis)、歸類總結(Insight)四個部分將自己帶入到參加“英才計劃”的前前後後。

在場的小凡父親也積極配合覆盤過程:“小凡從普通中學進入重點中學國際班後,學習目標、專業目標並不明確。參加這次研修活動的初衷是爲孩子創造研究體驗的環境,幫助他逐漸確立未來學習的專業方向。”

在回顧目標的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細節——

小凡在“英才計劃”訓練營中的科研導師是一個博導,他的“輔導”只是隻言片語,佈置了研究方向、應用模型、應用程序,最後補充一句“有問題再來找我”後便全靠小凡自己摸索了。

小凡基於世界權威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的一篇論文做驗證性實驗,然而通過大量計算篩選後卻發現,每次實驗結果都與論文結論相反。他堅持了很長時間,仍是在重複相反的實驗結果。不敢質疑權威期刊論文的小凡走投無路,只好嚮導師求助,而導師的話讓他當即崩潰:“你得出的結論是對的,我早知道這篇論文的結果是錯的,就是想看看你撞了南牆後什麼時候來找我。”

然而,憑藉這種反覆論證的堅持,小凡得到了不可思議的結果。按小凡父親的原話,參加“英才計劃”的結果“超出想象”:小凡有關生物領域的5000字英文論文和現場陳述深深打動了指導教師,論文得以發表,他本人榮膺“英才計劃全國優秀學員”。

分析背後的原因,勤于思考、邏輯縝密是小凡未來學習、研究的重要基礎,當時10年級(高一)的小凡在短短14天裡自學了高中生物課的全部內容,他的學習效率之高令人歎爲觀止,不過,在他本人看來,只是把生物課本翻了一遍而已。

在深入歸類總結階段,鄧寧老師點評了三個重要側面。

第一,所有學科都是科學與人文的結合體。具備學霸氣質的小凡既愛科學,也愛人文,在不斷挖掘學術興趣的同時,他還在課餘時間創作英文小說,並在全球英文報刊KidSpirit上發表。不過,如何在科學的基礎上,培養自己的人文氣質,這是非常重要的人生課題。

第二,在學術、科研、競賽及其他活動中定義自己。你是結果導向型,還是冒險型,需要細細體味,尋求合理改變。在反覆證明實驗結果與權威論文結論相悖的情況下,爲什麼沒能更早去找導師?小凡爲什麼不敢邁出這一步呢?

鄧老師在小凡縝密的思維、冷靜的分析之外,捕捉到了不易被察覺的膽怯——注重結果,害怕失敗!

然而,很多時候,科學精神除了理智、嚴謹之外,還需要激情和勇敢。挑戰權威的勇氣也是人文氣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是優秀的研修項目、競賽、活動成就了自己嗎?世界級的夏校、研修項目自然能爲學生背書,但它們設立的初衷是爲學生開闊眼界、實操體驗服務的。外在知名品牌的堆砌,不如深挖個人在其中的獲得感。

中國教育在線國際教育頻道在與小凡的採訪中感覺到,國際學校、公辦中學國際部的內卷化越來越接近普通高中,刷題爲主,排名至上,競爭激烈,優勝劣汰。

小凡父親也深有體會,“國際升學本來是廣闊天地,爲什麼也搞得像高考似地走獨木橋?”

鄧寧老師不無憂慮地指出,“在這種形勢下,國際升學體系下的學生之間形成強大內卷,相互隔離,相互防備。”

進入藤校難道就是靠花錢包裝和內卷競爭嗎?

“這顯然是對國際升學的重大誤解!”鄧老師提到六七年前經歷過的一個案例。她在北京某重點高中國際部工作時,輔導的學生中有一個學霸拿offer到手軟的地步。在衆多錄取通知書中,這個學生最終選擇了一所著名藤校,準備放棄非常希望她入學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而此時,鄧老師輔導的另一個同班學生恰巧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候補名單上。在鄧老師的提議下,選擇藤校的學生欣然向伯克利推薦了這個同學,併爲此主動寫了推薦信,促成了另一個同學進入加州系統名校。

“成人之美不僅僅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美德,也是麻省理工學院等美國頭部名校所倡導的。它們希望看到,如何點亮別人(How can you light up others)。”鄧老師認爲這種溝通、互助的風氣在逐漸淡化。

“沒有真誠的溝通、交流,又如何能體現出名校期待的領導力(leadership)呢?”

中國教育在線國際教育頻道觀察到,藤校提倡的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理念貫穿於鄧寧老師的國際升學指導。

鄧老師本人也崇尚於教育學生改變固有思維方式,突破自己的認知邊界,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挖掘“不可能的可能性”,以適應多元化的國際教育環境。

整整4個小時的升學輔導在富有成效的互動中結束了,這是一次極具現場感的國際教育體驗。

作爲美國教育、美國留學目的地推廣合作方,中國教育在線國際教育頻道將及時跟進相關報道,並做出專業分析與解讀,特別關注中國留美市場的最新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