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輔助手主動訓練 復健5點注意
▲中風患者手部職能復健很重要,透過「動態機能輔助手」,讓患者能自主抓放。(圖/華人健康網)
俗語說「雙手萬能」,但是對於中風患者而言,手腳癱瘓的職能治療復健,卻是一條漫長辛苦歷程。現年45歲的顏姓中年男子,4年半前因出血性腦中風,造成身體右側半邊癱瘓,雖然術後開刀,漸漸改善症狀,但始終無法讓右手「自主抓放」,後採用「動態機能輔助手」復健訓練,目前已經能用右手,抓握物品,甚至找到工作,恢復正常生活。
職能治療師黃馨儀指出,臨牀發現,國內有 5成以上的中風患者,雖經過復健治療後,即使移行的能力增加了,但手部抓放的能力不足,往往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即使經過傳統固定式「副木」的復健,依舊會出現只能抓握、卡位取物,但手掌無法鬆開物件的困窘,甚至出現不自主的捲曲姿勢。
此外,中風患者長時間手指無法打開,會導致大腦中相關區域的活性減少,而不利後續復健發展出手指伸直的動作。惡性循環之下,患者只能抓握物品,但卻無法伸直手指放開物品,如同長時間不運動的人會有肌肉萎縮的現象一樣。
輔助手讓職能復健加分
黃馨儀職能治療師強調,手指伸直打開的動作,會刺激大腦相關區域活性,增加大腦對「手指伸直」的動作連結。另大拇指的穩定度對抓握動作有關鍵的影響力,同時可提升大拇指的控制力,讓每1次的抓握皆可提供大腦正確的動作回饋訊息,藉此增進動作訓練的效果。
有前述情況的患者,適合配戴「動態機能輔助手」,因其復健原理主要是藉由動態「副木」的彈性裝置,包括彈性繩或彈性鋼絲,讓患者經由「主動」動作的訓練,改善手功能和降低肌肉痙攣現象,達到手指伸直並打開、放鬆物件的目的。除能提升復健效果外,更可達到儘速重返職場與正常生活目標。
中風後的復健要點:
一般來說,患者度過中風的危險期後,必須接受積極的復健治療,否則只是延長生命,但無法改善生活品質。特別是頭3個月的黃金恢復期,千萬不能輕忽,否則容易會有2次中風的風險。
2.職能治療:強化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自我照顧的能力。
4.恢復自信:中風的病人常會有憂鬱及焦慮的情形產生,因此要多鼓勵恢復自信。
5.居家照護:需注意牀上及輪椅上的擺置,以減少不正常的肌肉張力和關節攣縮;地板、浴室保持乾燥,避免滑倒;浴缸、馬桶要增設扶手,以免病人移動不便。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