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飯店集團60強公佈 行業進入“碎片化”競爭新紀元

本報記者 劉旺 北京報道

近日,2023年中國飯店集團60強名單正式公佈,引起了酒店管理業的熱議。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2023年上榜的60家飯店管理公司(集團)客房數量爲518.3萬間,飯店數量爲51494家,同比分別增長7.6%和7.2%。中檔飯店的增長速度最快,在去年各檔次飯店新開店中佔比41.4%,在今年籌開飯店中,這一比例進一步提升至47.5%。

與往年不同的是,除了在規模上進行排名,中國旅遊飯店協會從不同維度對飯店集團進行了評價,包括營收、利潤、市值等多個方向,同時也傳遞出了行業更加側重於全方位發展的信號。

在中國旅遊飯店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潤鋼看來,行業將進入“碎片化”競爭時代,門店規模數量之外,在下沉市場、新興地區;三四星級的存量酒店改造;目的地酒店的打造等多個方面,都會有着充分的競爭。

行業進入質量競爭時代

記者注意到,此次榜單的樣本飯店集團是70家,從整體來看,2023年飯店總數爲51775家,增長率爲7.8%;客房總數爲522.1萬間,增長率爲8.4%。

增長率數據較2022年時的7.1%和8.2%有所增長,但相較於2021年和2020年的雙位數增長,仍呈現比較緩慢的態勢。對此,張潤鋼作出判斷,“疫後規模發展並未提速”。

在酒店行業人士閆蘇和看來,這是行業正在公司良性轉變的數據化表現。一方面,飯店集團在當前的擴張過程中更加謹慎,單純的數量擴張已經成爲過去,酒店業的擴張已邁入了尋找提升高質量的階段;另一方面,“向存量要發展”已經成爲了行業的共識。

2023年,中國三大酒店集團均調整了擴張計劃,降低開業目標。另外,存量酒店市場已經成爲了新的增長藍海,不少酒店集團都將“存量改造”作爲發力點。記者注意到,華住集團就曾提到,華住的中高端酒店將以存量改造升級爲主;東呈酒店的老店翻紅計劃已經更新到了“3.0”階段;更早還有首旅,早在2017年就提出了“向存量要發展”。

此外,另一個行業進入質量競爭時代的信號是,行業對飯店集團的評價,不再單純聚焦在規模上。

據張潤鋼介紹,在本土飯店集團的規模排名中,錦江酒店、華住集團、首旅如家、格林酒店、東呈酒店、尚美集團、亞朵集團、德朧集團、安逸酒店和嶺南酒店位列前十。但若考慮市值排序,根據2023年12月31日的市值數據,華住以756.6億元市值位居榜首,錦江以287.2億元緊隨其後,而首旅則以174.4億元排名第三。市值排名隨後的是亞朵、君亭、華天、金陵和格林。

在營收方面,華住、錦江和首旅位列前三,其後是亞朵、金陵、格林、華天和君亭。在營收增長速度上,亞朵以106.6%的增長率遙遙領先,其次是華住、君亭、首旅、華天、錦江、金陵和格林。

在淨利潤排名中,華住以40.9億元位居第一,隨後是錦江、首旅、亞朵、格林、金陵和君亭,而華天則出現了虧損。

此外,還有每房平均收益和單房市值等數據。綜合2023年的各項指標來看,錦江在規模上排名第一,亞朵在每房平均收益和單房市值上表現最佳,而華住在總市值、營收和淨利潤上均位居首位。

張潤鋼表示,多維度評價,也鼓勵飯店集團在規模之外,注重全方位的發展。

閆蘇和認爲,多角度的評估方法可以全面地衡量飯店集團的整體實力,這不僅僅包括規模的擴張,還涵蓋了營收、利潤、每房平均收益等關鍵指標。這種評價體系鼓勵飯店集團在擴大規模的同時,也重視內部管理與服務質量的提升,以更有效地識別和評估潛在的風險,例如管理上的挑戰和財務風險,這些問題可能由過度擴張引發。

最關鍵的是,這種評價方法能夠幫助投資者對連鎖飯店集團的品牌有更深入和清晰的理解,從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深入挖掘下沉市場潛力

在細緻分析2023年中國飯店集團排行榜時,一些細微之處同樣引人矚目。

例如,位居榜單末席的凱萊集團,其客房數量爲7160間,這一數字在2022年足以使其位列第55名。而2022年同期,排名第60位的廈門建發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客房數量爲6691間。這表明,隨着行業整體規模的增長,進入這一榜單的門檻也在相應提高。

此外,錦江酒店在2023年的客房總數突破了百萬大關,達到106.7萬間,成爲唯一一個飯店數量超過萬家的飯店集團,旗下飯店總數達到11083家。旗下品牌包括中端品牌錦江都城、麗楓、歡朋、維也納國際、凱里亞德、康鉑,以及經濟型品牌錦江之星、七天系列、IU、白玉蘭等。

回顧錦江酒店的發展歷程,資本運作是其擴大規模的關鍵策略之一。閆蘇和認爲,2015年收購法國盧浮集團,2016年收購鉑濤酒店集團和維也納酒店集團,這些舉措顯著提升了酒店規模和國際化水平。

資本的助力在當前仍然有效果。例如,2023年,綠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將其52%的股權以6.24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明宇商旅股份;嶺南集團計劃以現金方式收購都市酒店集團70%的股權。

而明宇商旅和嶺南集團在榜單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排名,分別位列25名和14名。

此外,據張潤鋼介紹,2023年,中高檔酒店正在持續擴大市場份額。本土酒店集團中,中端型酒店佔據了主導地位,佔比高達42.8%,並且在規模上相較於2022年實現了進一步增長。

2023年新開的酒店中,中端型酒店佔比41.4%,而今年計劃開業的酒店中,這一比例更是提升至47.5%,明顯超過了其他檔次的酒店。這一現象標誌着酒店行業結構的重大轉變。華福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星級酒店的結構正在從傳統的金字塔形向橄欖形過渡,中高端酒店的升級趨勢日益顯著。

而下沉市場則是中端酒店的關鍵領域,可以看到,名單中規模較大的飯店集團品牌都在積極佈局下沉市場。例如,華住集團截至2024年3月31日,在中國運營的酒店數量達到9684家,覆蓋了全國1290個城市,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8個城市。

首旅集團也明確表示要深入挖掘下沉市場的潛力,開發了具有“投資小、賦能高、回報快”特點的輕管理模式,利用輕管理策略進入下沉市場。

與此同時,國際酒店巨頭也將目光投向了下沉市場。2023年,洲際酒店集團超過70%的新開業酒店以及85%的籌建酒店都位於二至四線城市。萬豪集團也計劃在2024年將30%的新開業酒店佈局在三線城市以下。

對此,張潤鋼認爲,展望未來,行業將進入一個“碎片化”競爭的時代。規模固然重要,但在下沉市場、新興地區的開拓,三四星級存量酒店的改造,以及目的地酒店的打造等方面,都將面臨激烈的競爭。

(編輯:於海霞 審覈:厲林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