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第一城,是誰?
大學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她是一個城市重要的文化和創新之源,更在於爲所在城市儲備一批未來的建設者。高校和在校大學生的數量,可以體現一個城市的人才儲備與供給能力,也是城市持續發展最有底氣的戰略資源。
近日,各大城市相繼發佈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在彰顯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衆多數據中,高等教育的相關數據,特別是在校大學生的數據值得關注。
軟科根據教育部公佈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統計了高校數量在50及50所以上城市的2022年在校大學生數(包括本科生、專科生以及研究生)。
根據統計顯示,在校大學生數量超百萬的城市達到7個,依次爲:廣州、鄭州、武漢、重慶、成都、北京、西安,其中西安的在校大學生數從去年的97.88萬,增長到101.32萬,成爲新晉“百萬大學生”城市。廣州在校大學生達到165.09萬人,排名第一;鄭州也憑藉139.57萬在校大學生數,排在第二;武漢則以133.3萬在校大學生數進入TOP3城市。
這些城市能在大學生數量方面領跑,衆多高校的支撐至關重要。
全國1/3高校匯聚於此
據教育部公佈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顯示,截至2022年5月31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2759所(不含港澳臺),僅這14個城市,便坐擁905所高校,約佔全國數量的1/3。
其中,北京作爲高等教育的佼佼者,聚集着衆多一流高校。這裡既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以絕對實力穩居中國高校的“金字塔尖”,成爲無數學子多年求學之夢;也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始終堅持紮根中國大地、培養一流人才的高校模範。再結合在校大學生數量來看,雖然北京在校本專科生數量與其他城市相比並不佔優勢,但單看在校研究生數,北京穩居第一。這得益於北京的研究型大學數量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擁有培養高學歷人才的硬實力。從教育部近年公佈的數據看,北京碩士研究生招生量佔到了全國的近10%,博士研究生招生量更是佔到了全國的20%以上。
廣州和武漢緊隨其後,均有83所高校,它們也是在校大學生數Top3城市。
積澱深厚的廣州,匯聚着省內一半以上的高校,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都在這裡生根壯大。同時,廣州也被稱爲擁有最多“雙一流”遺珠高校的城市之一,有實力與口碑兼具的南方醫科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等高校,堪稱“雙一流”強有力的後備軍。另一方面,廣東全省常住人口達到1.27億,作爲省會,廣州承接了絕大多數省內考生。不過,雖然廣州本專科在校生數量全國第一,但它擁有的16.16萬名在校研究生,不僅與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有較大差距,也稍微遜色於武漢、南京、西安等省會城市。
惟楚有才,於斯爲盛。武漢這座擁有多所百年曆史名校的“大學之城”,在高校數量和在校大學生數量上都位於前3。在這裡,有於中華民族危難之際應運而生,在130年辦學歷程中心繫家國的武漢大學;有124年來秉承“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精神的華中農業大學;有在桂子山下吟唱“大愛生爲本,長風送鯤鵬”,將迎“雙甲子”的華中師範大學;有幾經搬遷、更名,依舊“鋼鐵之火煉骨氣,沁湖之水澤心胸”的武漢科技大學……一代又一代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子,在這裡成長、成才、成功,爲其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創造力,讓武漢在高教之路上繼續做大、做強。
今年新晉“百萬大學生”城市西安,也是個“藏龍臥虎”的大學勝地。C9高校西安交通大學、國防七子之一西北工業大學、赫赫有名的建築老八校之一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五院四系之一西北政法大學、蜚聲海內外的“西軍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領域強校均聚集於此,成爲培養各類優秀人才的搖籃,頗有一城獨大之勢。
哪座城市,是畢業生“收割機”?
如果說一座城市的大學在校生數量,與這座城市的高校數量與質量有關,那麼能留住多少畢業生,則考驗了一座城市的綜合競爭實力。
特別是在當今城市發展轉型的背景下,高技能、高學歷人才對城市的作用更加凸顯,城市對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強烈。而作爲本地人才庫中最重要的組成,大學畢業生成爲更值得關注的重要變量。畢竟,對於城市來說,用好這一羣體,也就是積蓄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軟科在各個城市中選取1所在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靠前、具代表性,且有可用數據的高校作爲代表,看看這些城市的留才能力如何。
從數據來看,暨南大學所代表的廣州高校本省就業率最高,有73.10%的應屆畢業生在廣東省就業,投身於大灣區建設,其中本碩博畢業生就業量較大的城市均爲廣州、深圳。
位於上海的復旦大學,2021屆畢業生中69.53%的本科生留在了上海,碩士和博士畢業生中也有超過六成的人選擇在上海就業。
一直以來傾囊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展的安徽,也得到了中科大的人才反哺。62.8%的本科畢業生願意投身此處,縱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前幾年的本科畢業生就業地域分佈也可以發現,畢業生留皖率逐年上升,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決定留在這裡,爲近年來科創發展如火如荼的安徽出一份力。
隨着越來越多的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成都,成都的電子信息產業崛起,以及成渝地區戰略地位的提升,其留才能力也不斷增強。四川大學2021屆中有超過一半的畢業生在四川就業,流向行業集中在製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天府之國”成爲羣英薈萃之地,四川成爲人才西南飛首選之地。
從各地學校的畢業生留省率來看,大部分學生畢業後因學緣、地緣、發展機會和人才吸納政策等因素選擇繼續爲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貢獻。但也有不少畢業生選擇離開,到其他城市謀求新的發展機會。那麼除了本省外,各大高校的畢業生更青睞何處?
從數據中看,廣東、北京、上海表現突出,其次是互聯網公司聚集的浙江。這些地方不僅能成功留住本地高校畢業生,對外地大學生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廣東幾乎囊括了中國家電行業所有頭部企業,如格力、美的等,還有騰訊、華爲這樣的頂尖科技公司駐紮。同時,廣東的地區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廣州取消了本科以上非應屆畢業生的落戶限制,深圳喊出“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口號,加上粵港澳大灣區政策方面的支持,畢業生們在這裡看見了更多的機遇。
除廣東外,北京和江浙滬等經濟發達地區也是畢業生的主要流入地,特別是江浙滬近年來優渥的人才補貼、逐漸放寬的落戶政策等,都吸引着畢業生來此就業。
隨着畢業季的到來,新一輪的“搶人大戰”也即將打響,今年的畢業生們將會選擇留下來,還是離開生活學習多年的城市,尋找一片新的沃土,哪個城市會成爲他們的首選,我們拭目以待。
無論是高校,還是大學生,他們與城市間具有“天然”的共生性,其鑲嵌於城市之中,並賦予城市獨有的品格。不管是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或是新一線城市,或是中西部城市,雖然每個城市的高教資源和水平不盡相同,但是在全力推動高校高質量發展,爲年輕人搭建更豐富的就業途徑與發展舞臺,實現與城市同進步共成長方面,已成爲城市間的共識。城市發展多元化也讓高校和畢業生在任何城市、任何領域都能發揮才幹,實現互補價值,爲地方發展帶去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