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距房車時代僅剩最後一公里

潘悅

觀衆在2020年廣州車展上參觀拍攝一輛房車。記者 盧漢欣

大衆旅遊消費升級疊加疫情影響,房車旅行迸發出蓬勃生命力,並進而帶動了房車市場的快速發展。不過,業內人士認爲,目前行業仍處於培育期,市場成熟還需時日。

房車市場升溫

近段時間以來,小米造車的消息在業界持續發酵,而小米董事長雷軍在發佈會上展示一臺經過深度改造的智能房車的舉動,更是令外界猜想,小米造的第一輛車會不會就是房車?

儘管小米方面至今沒有給出明確答覆,但業界認爲,小米進入房車領域擁有自己的優勢

首先,小米深耕電子信息產業近10年,獲得了超強的供應鏈管理能力,而小米的採購能力也讓其獲得了巨大的議價空間,參考目前房車過高的價格,多數潛在客戶對小米抱有巨大的期望。

其次,房車擁有水電、冷暖、娛樂、通訊、休息等功能,基本就是一個家庭的微縮版本,對於以往的房車廠家來說,要在狹小的空間實現多種功能的控制,尤其是智能控制,基本上不太可能,而小米卻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智能產品移植過來,對房車進行深度改造。

此外,小米也不像其他造車新勢力一樣需要去主動尋找客戶、開發市場,因爲小米早已培育了一個龐大的“米粉”羣體,提前鎖定了客戶羣

更重要的是,當下的國內乘用車市場玩家繁多,競爭激烈,相對而言,房車領域卻是一個不斷髮展的新興市場。

中國自駕車、旅居車與露營旅遊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2019年全國自駕遊佔國內出遊的比重已達64%,全年自駕遊規模達到38.4億人次。而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的數據也顯示,2020年自駕出遊的遊客比例爲78%。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汽車保有量的穩步增長,自駕遊已成爲不少人旅遊的首選。其中,受疫情影響,房車遊又以其極富特色的形式脫穎而出,吸引了許多旅遊愛好者的目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自駕房車,去體驗擡眼就能看見窗外風景的獨特生活方式

一家名爲狼圖騰的飛豬商家已在房車旅行領域耕耘了兩年多,其負責人王彥坤認爲,房車和旅遊相結合的優勢非常明顯。除了安全,“住在風景裡”的旅遊體驗是所有旅行者追求的,這種新旅行體驗特別適合深度國內遊

而在山東德州房車俱樂部總經理李忠看來,選擇房車出行現在成了一種新風尚公路沿線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逐步完善、房車設計和價格日趨合理,導致選擇房車出遊的人越來越多。

業界認爲,房車遊這種極具浪漫主義的生活方式,因其私密性強、安全性高、靈活性好等特質,在經歷了一場疫情後,迸發出了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成爲旅遊行業的新焦點。

蘊藏巨大潛力

房車旅行受追捧的背後也帶動了房車市場的快速發展。

2020年,儘管第一季度房車銷量跌入低谷,但隨後房車市場需求迅速反彈,全球房車銷量屢創紀錄,歐洲房車銷售總量爲234843輛,同比增長11.6%;美國全年房車銷售總量爲430412輛,與2019年相比增長了6%。對此,美國房車產業協會主席Craig Kirby表示:“2021年,美國房車產業有望在歷史上第二次突破50萬輛的出貨量,預計將增長近20%。”

與美國、歐洲相比,國內的房車市場顯然還處於起步階段,但蘊藏的發展潛力卻不容小覷。在2010年之前,房車在國內屬於非常小衆甚至稀有的事物,全國範圍內房車的保有量很小,也稱不上產業。大概從2012年開始,國內的房車發展開始提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而在最近兩年,房車產業的發展更是呈現井噴之勢,增速格外引人注目。

數據顯示,在2016年到2017年短短兩年內,我國房車保有量從48600輛躍升至69432輛,2018年我國房車市場銷量約爲2.4萬輛。2020年,我國房車市場保有量達到13萬多輛,市場規模也超過60億元。業界預計,2021年我國房車產量和銷量將會再次迎來大突破。

事實上,我國房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源於大衆旅遊消費升級背景下的房車遊升溫,行業政策的不斷完善也在推動房車產業生態的發展。早在2014年,房車露營產業就被列爲重點推進的六大消費領域之一。在一些省市的“十三五”規劃中,自駕遊房車營地建設已列入重點項目。

據業內人士分析,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10年後,中國的房車露營常態人口將達到1.5億人的規模,保守估算,如果每人年均花費1000元,每年房車露營的直接消費就是1500億元。更重要的是,這個直接消費還會通過上下游產業鏈拉動相關行業,產生乘數效應,屆時中國的露營行業產值將達到萬億元。

房車產業生態的這種高增長趨勢以及背後蘊藏的巨大發展潛力,讓業界人士爲之激動不已。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大通董事長藍青松甚至認爲,中國的房車市場在未來的5年至10年間能超越美國的規模。

巨大的市場前景也在驅動車企進入房車市場。目前,包括上汽、江鈴、長城、奇瑞等中國主要汽車生產商都在涉足房車生產,“國民神車”製造商五菱汽車最近也高調推出了自己的房車解決方案。而小米被傳進入房車領域或許也是看中了這一市場良機。

市場仍需培育

儘管市場前景誘人,但對於目前的市場從業者來說,房車遊並不是一門特別好做的生意。畢竟,房車運營不是單純買車、投放車輛這麼簡單,它對平臺體系化運營能力提出了考驗。

來自上海的房車旅行達人陳江說,時下絕大多數自駕遊,走的線路、看的景區、住的酒店、吃的餐館等與團隊遊並沒有區別,只是交通由乘坐大巴改爲自己駕車。很多地方也沒有面向自駕遊開發的專門線路和產品。

根據中國車船協會的相關調查,超半數受訪者認爲自駕遊的綜合信息很不充分。自駕遊時,人們要麼跟隨有組織的車隊,要麼自己做功課收集信息。然而,很多目的地的網站、App上的信息是幾年前的,甚至一些經營單位的聯繫方式都是錯的。即便是在OTA(在線旅行商)的官方訂購頁面搜索“露營”或“房車”字樣,有些平臺也會顯示“暫無結果”,這說明房車露營類自駕遊產品在線預訂仍需進一步普及,也反映出產品發展空間還很大。

另外,房車產業要想抓住機遇,解決營地問題是關鍵。房車與營地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在一定意義上,營地也是房車旅行的目的地,沒有營地提供服務的房車市場無法真正落地。然而,由於土地限制、房車基數少、營地盈利困難等原因,營地的建設和發展並非一帆風順。

據成都房車旅遊協會會長傅嗣銓介紹,由於房車需要水電和生活用品補給,一般來說,每隔200公里左右設置一個房車營地是比較科學的。但像川西這些目前比較熱門的自駕遊目的地,常常三四百公里都找不到營地,遊客不得不“打野”(隨便找個地方停),旅遊體驗感不佳。

實際上,房車營地配套不足,在業內已不是什麼秘密。據瞭解,目前國內規劃了1000多個房車營地,但到目前爲止,這些規劃建設的營地仍有一半左右停留在紙上。

針對上述問題,業界認爲,房車行業仍處於培育期,需要各方協力合作做大市場蛋糕。

上汽大通的相關負責人認爲,除了政府層面放寬政策限制,加強對營地建設的政策鼓勵、對房車停靠補給的建設和保障外,相關企業、景區也需做好相關配套服務。爲此,上汽大通提出了“房車旅遊+互聯網”的新模式,希望依託於我國的互聯網優勢,打造出超越歐美房車遊的新形式。

國內知名旅遊諮詢機構聞旅公司的CEO周海濤則對營地建設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爲“現階段房車營地和配套設施的開發不妨以一種輕資產的投資方式進行”,相關企業可以充分利用現有酒店資源和網民宿資源改建成房車營地,並依託酒店和民宿現有資源補足房車配套服務這塊短板。同時,周海濤也呼籲相關部門能夠出臺鼓勵房車和營地發展的政策,打通房車遊安全出行的最後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