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社會保障水平前瞻:差距與反思

美國的政要真是千變萬化,一會說中國發達了,美國國會甚至一本正經地一致通過了將中國列入發達國家的提案,目的是取消對中國的一些優惠政策;然而耶倫卻又說,中國工人的工資太低了,意思是美國纔是通向富裕生活的道路。

不管美國人怎麼說,我們自己要清醒。

第一,要認識到中國是一個從一窮二白建國,一直在努力趕超中的國家,趕超不僅僅是經濟總量要在2029年超美,更重要的是要在居民收入在GDP中的佔比;富裕程度是一個問題,而收入與積累的平衡完全是另一個問題,它不僅僅是社會主義體制上的選擇,也是任何一個經濟體,經濟發展的原理性支持。

中國算不算是發達國家?

算,2022年的人均GDP爲12700美元,的確達到了國際發達國家的標準,但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爲36900元人民幣,不到6000美金,這又與發達國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家很大的距離。

進而論之,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能完全反映出老百姓的真實生活水平,還要看一些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重要指標,比如反映兩極分化水平的基尼係數,中國已經高達0.47;而最重要的還是上海財大劉元春提出來的社會保障水平。

高福利,那纔是是天下蒼生夢寐以求的事,沒有了醫療、教育、養老的壓力,我想吃幾根油條吃幾根,不用刺激消費了。

中國的社會保障水平在世界的排名又屬於哪一個梯隊呢?

社會保障支出包括醫療衛生、養老保障、殘疾人保障、社會服務、就業保障、住房保障六個領域。這六個方面,對民生來說至關重要。現在很多人懷念前三十年,並不是那時人們的生活水平比現在高,但是那時免費制度,住房、教育、醫療、養老,對有工作崗位的人來說,的確是無與倫比的重要保障,那時的人沒現在這麼累,這麼疲於奔命。

在劉校長的統計數據中,表明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與西方發達國家,還有相當的距離。

首先是社會保障在財政支出的佔比。

2021年爲13.7,西方發達國家在30%以上,北歐45%,德國56%,更重要的,社會保障這一塊與企業沒有直接關係,它不是兩極分化的問題,也不是貧窮與富裕的差別,是比例平衡,是理念.是財政主導的全社會分蛋糕的問題。

其次是社會保障在GDP的佔比。

2021年爲2.96%,這一個平衡關係,西方發達國家也是達到30%,即便是上海經合組織國家也達到了16.8%;我們的現在相當於英國五十年前的水平.這部分可以說明居民收入的增長與經濟增長的不平衡,是出現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的深層原因。

如果不引起重視,會形成對經濟發展的反噬,陷入長期的不景氣之中。

再一個比較是失業保險佔保障基金的比重。

這一條對當下的中國尤其重要。

因爲在一個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失業的保障必將突顯出來,成爲社會問題。中國最高時佔比爲3.36%,2021年反降,僅僅0.53%。

我們已經強調,中國是一個十四億人口的大國,談總量很厲害,一到人均就看出了巨大的差距;這是問題的一方面,但從社會保障的數據看,不完全是貧與富的問題,也存在着一種國際一致的基本平衡;這一點也是與經濟學原理一致的。

如果居民收入以及社會保障,在GDP中的佔比過低,追趕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就會形成反向的制約,消費刺激不起來了,需求不足,生產過剩,經濟的高增長也就結束了,投資拉阻止經濟衰退的模式也走到了邊際。

所以,未來政策一定會不遺餘力地提高居民民收入,特別是財政主導的社會保障體系。

借用一句外交語言:這是必須,不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