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擺脫山寨經濟

淘寶盜圖賣羽絨衣臺灣業者客服消極

李武忠

友人剛從中國旅遊考察回臺抱怨兩岸雖已簽定「海峽兩岸智慧產權保護合作協議」但是在中國販賣山寨版臺灣產品尤其農產品依舊猖獗,我國政府應該要求中國官方拿出更積極行動來遏止此種山寨行爲確保臺農權益。

中國山寨經濟盛行早已不是新聞,連身爲全球領先的B2B電子商務網上貿易平臺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上假冒僞劣產品同樣橫行(62.75%是山寨假貨),引起買家反彈與投資者的質疑。估計全球仿冒品、盜版造成全球經濟損失高達1兆多美元,其中70﹪的仿冒品來自中國,讓崛起的中國蒙上陰影

爲此美國政府曾向世貿組織遞交爭端解決申請書,控訴中國保護智慧產權不力,盜版和仿冒品氾濫;日本財務省最近公佈的數據也顯示,2014年日本查扣「侵害知識產權物品」仿冒品超過3萬宗,主要來自中國(佔92%),香港(佔4.3%),韓國(佔1.3%),其他佔2.2%,估計將造成180億日圓元的經濟損失,尤其嬰幼兒揹帶學步車照相機電池奶粉等假貨在實際使用上更出現很大的安全風險。爲阻止假名牌等仿冒品流入日本,日本政府已從受害企業廣泛收集仿冒品的辨別方法等資訊,將強化海關入境檢查,並將企業提出海關取締查扣仿冒品申請的有效期限從2年延長至4年以提高廠商申請意願。同樣的臺灣進口仿冒品84%來自中國、香港與澳門,主要種類爲面膜、衣服、機械零件、皮製品、手機,引來消費者抱怨。

中國多年來一直主導全球低端生產線,被譽爲世界工廠」,這些年中國仿冒技術大爲精進與真貨難以區分且價格明顯低於正品,使得這些仿冒品能夠在中國乃至海外輕易找到市場。由於仿冒太過猖獗部分國際廠商品牌甚至因而撤出中國市場,其他廠商也自發性地組織起來共同反制仿冒行爲,但因仿冒行爲逐漸走向組織化且仿冒品生產者手法日趨巧妙,查緝仿冒品的代價也越來越高,日本部分企業鑑於要以專利和知識產權與生產仿冒品的企業展開法律層面訴訟,既耗費時間和資金還有可能錯失商機,採取「拉攏生產仿冒品企業」的做法,仁智互見。

爲洗刷山寨王國污名近年來中國官方也積極查緝並從重量刑,然而單純想靠法律、政府打假來杜絕山寨行爲幾乎不可能,還是應該從強化政治與市場監督機制,提高舉報仿冒工廠、商場等經濟誘因,加強智慧財產權的宣導與保護力度等多管齊下;尤其隨着勞動成本增加,員工權利意識提高等原因,中國已經漸失世界的工廠地位,進入必須透過提高產品及服務品質來創造自主價值的時代也讓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目前中國的科研體系和生產體系確實存在脫節狀態,缺乏技術純熟的產業工人,使得新產品開發能力低,因此除了積極培訓技術精湛的高科技產業大軍外,有必要予以整合形成科研、生產、銷售、服務一條龍,以更多獨創性商品來改變全球對中國山寨王國的刻板印象。

中國不僅是山寨王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鑑於臺灣耕地面積以及農產品產量有限,未來農產品行銷中國應以高品質具獨特性爲主,主攻高消費族羣,提高模仿難度,或許也是面對中國山寨盛行的方法之一。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爲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淘寶充斥仿冒品,但也什麼都有,連「屁」都能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