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經不起摔! 身體機能退化易出現「股骨頸骨折」

桃園醫院醫護提醒,股骨頸骨折常見於中、老年人,與骨骼結構和身體機能退化密不可分,須特別留意。圖爲桃園醫院外觀照。(陳夢茹攝)

家中長輩雖然平常身體看似硬朗,但許多人會有骨質疏鬆的狀況,只要一不小心跌到、撞到有可能就會出現骨折。桃園醫院醫護提醒,股骨頸骨折常見於中、老年人,有名7旬伯伯爲拔插頭不慎跌倒,豈料真的骨折,呼籲長輩在起身走動前應先坐起5至10分鐘。

桃園醫院骨科醫師黃宗熙分享案例,有名74歲的王伯伯首次住院,豈料當天夜裡病房突然傳來「碰!」的巨響,護理師連忙跑進病房,此時發現王伯伯側臥倒地趕緊將他攙扶起來回到牀上,由於王伯伯一直覺得右大腿疼痛,甚至有無力擡起的情形,雖然初步照X光看起來沒事,但爲求謹慎還是安排了電腦斷層,結果報告顯示右股骨頸骨折。

黃宗熙轉述王伯伯的說法,他直呼「我只是要下牀上廁所,沒想到拔了1個插頭,我就跌倒了!」。黃宗熙指出,股骨頸骨折常見於中、老年人,與骨骼結構和身體機能退化密不可分,如骨質疏鬆、反應遲鈍等,典型的症狀有髖部疼痛、下肢活動受限、無法站立和行走等。

黃宗熙表示,王伯伯因本身有骨質疏鬆,因此看似輕微的外傷,其實已超過骨骼能承受的範圍,這類的骨折有可能剛開始很輕微,但隨着活動增加會慢慢移位。股骨頸骨折以手術治療爲主,臨牀上醫生會根據年齡、身體狀況、嚴重程度等諸多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即使年紀甚大有較高麻醉風險時,不開刀的風險還是比開刀更大,所以雖然王伯伯已經74歲,還是建議開刀治療。

桃園醫院護理師陳玉芳說明,跌倒會發生在任何場所或情況下,造成跌倒的原因包括肢體無力、步態不穩、頭暈、虛弱、服用鎮靜安眠、降血壓、降血糖等藥、輪椅或牀欄使用不當、病牀過高、地板溼滑及環境中的障礙物等。提醒長輩每次下牀前,必須先坐起5至10分鐘,並視需要可備妥輔具,下牀站立後若無頭暈,纔可以進一步走動。

陳玉芳說,倘若在走動的過程中有頭暈無力症狀時,一定要立即坐下或蹲下,才能避免造成更大的傷害。住院期間看到跌倒的樣態百百種,唯有不斷提醒加強危機意識及跌倒危險因子的評估,纔能有效預防跌倒或再次跌倒的發生,使得照護與生活品質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