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婦股骨頸骨折 髖關節置換恢復行走

亞大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蔡孟學(右)觀察患者術後恢復及復健情形。(林欣儀攝)

臺中85歲黃姓婦人多年前罹患骨質疏鬆,因沒特別症狀、她不以爲意,沒想到,日前黃婦清早起牀時不慎滑倒、臀部着地,導致髖部疼痛難忍,讓她幾乎無法站立及行走,就醫檢查才知爲「股骨頸骨折」,經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後,終於恢復行走能力

「骨質疏鬆堪稱現代銀髮族隱形殺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蔡孟學指出,不少高齡長者接受骨密檢查時發現骨質缺乏,雖醫師強烈建議「保骨」,卻常因自認沒症狀、對生活不造成影響,而忽略保骨的重要性,一旦跌倒常引發嚴重骨折。

以黃姓婦人爲例,蔡孟學說,她經雙能量X光吸光測定儀檢查,骨質密度爲負3.8,且X光檢查確診右側股骨頸骨折,若不盡速處理,恐影響後續復原、生活自理能力可能降低,決定施行復原快、傷口小的半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術後隔天即可開始復健,且黃婦積極配合「PAC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劃」,加快恢復正常生活。

蔡孟學指出,骨質疏鬆症是好發於年長者的慢性疾病,停經後女性因缺乏荷爾蒙作用、骨質快速流失,且年齡增長會使得骨頭質量變低且結構變差,輕微創傷就可能導致骨折,其中又以髖部、脊椎手腕處最容易因骨質疏鬆引發骨折。

蔡孟學強調,骨質密度介於負1至負2.5間屬於「低骨密度」,需要加強攝取鈣質維生素D,若骨密低於負2.5則應積極接受藥物治療;根據統計,老年髖骨骨折患者在一年內死亡的女性達16%、男性更高達22%,骨質疏鬆患者不可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