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博弈 臺灣大風險

6月1日,美國國防部發布《印太戰略報告》,以「修正主義大國」指涉中國,意謂中國將以各種手段來修正長期以來由美國主導建構的世界秩序。川普2017年上臺之後,即提出了印太戰略,修正或延伸了他的前任歐巴馬提出的「重返亞太」戰略,將針對中國的地緣戰略包圍圈,從太平洋延伸到了印度洋。至於歐巴馬的重返亞太戰略,則是他2009年甫上任未久,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躍居全球老二之後旨在遏制中國的大戰略。那麼,川普爲什麼要棄「重返亞太」而另起爐竈提出印太戰略呢?這就跟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有關了。

歐巴馬的「重返亞太」戰略由3個部分組成:一是建構一個孤立中國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二是建構一個針對中國的「O型」地緣政治包圍圈;三是把美國全球軍力的60%部署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這就像美國的黑子將持白子的中國設下的重重包圍。中國的白子作爲因應,除了要努力「做活」自己(即「全面深化改革」)外,還得想法衝破包圍,大方向不外有三,即出太平洋、出印度洋及出中亞。

2013年習近平出任中國領導人,即對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對外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者並輔之以「亞投行」的建立。美國的重返亞太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博弈的結果,幾年下來,前者並未佔到上風。好不容易搞定的TPP,川普卻認爲美國吃了虧,一上臺就退出了;美軍在西太平洋的部署也遭遇到中方越來越大的「反介入」能力的推拒;美國傾全力反制的亞投行,最終竟在英國率先不甩美國壓力宣佈加入後,迄今已有80餘國參與。正是這樣的形勢下,川普另闢蹊徑,推出了印太戰略。

美國推出印太戰略,以因應中國的一帶一路,比較如下:

一、兩者均爲地緣大戰略,但印太戰略有思維,卻缺乏具體手段。一帶一路,陸路也好,海路也罷,都有亞投行及中國國企作爲後盾推動的基礎建設,公路、鐵路、網路與港口。一務虛,一務實。

二、印太戰略基本爲海權思維,從太平洋到印度洋;一帶一路則既是海權也是陸權思維,一帶一路合起來即是「世界島」的概念。

三、海權與陸權的博弈,必有交會之處,也因此將是兵家必爭之處,主要有三:一爲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一爲印度洋與太平洋的交會、擁麻六甲海峽的新加坡,一爲西太平洋第一島鏈中央的臺灣。

迪戈加西亞非必然即爲迪戈加西亞,也可能爲馬爾地夫或塞席耳,折射的是中美在印度洋棋盤上的交手已然開始。新加坡最近已表態呼籲中美兩強要合作別鬥爭,以免讓一衆小國選邊爲難。至於臺灣當局,似乎吃了美國派的定心丸,一個勁抱着美國大腿。福耶?禍耶?(作者爲香港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