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盤整 臺灣要站對位置

(圖/美聯社

拜登政府中國的政策,更趨強硬?更有彈性?對臺灣而言,是福?是禍?準國務卿林肯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任命聽證會談話,可見端倪

布林肯認爲,中國大陸無疑是美國的「最大挑戰」,美中對抗不斷上升,但只要符合雙邊共同利益,可以競爭也可以合作。布林肯話鋒一轉,同意川普「中國誤導新冠病毒」,以及前國務卿蓬佩奧「中共在新疆作爲是種族屠殺」的說詞

既然認定中國誤導新冠疫情,如何能與中國合作遏止新冠疫情?這兩點,觸及中國的底線,且蓬佩奧已被中國列爲28人制裁名單中的「頭號戰犯」。北京即使暫時隱忍不發,心頭疙瘩仍在,如何合作?

布林肯在回答有關臺灣的問題時,尤顯外交官功夫。他說,美國堅決信守對臺承諾,確保臺灣有抵抗侵略的自我防衛能力;若中共武力犯臺,製造世界動盪,將是「嚴重錯誤」。但是,他對臺灣參加需要以國家會員身分國際組織時,態度保留。

布林肯的答詢,似乎讓臺灣欣喜若狂,然其說詞,根本沒有超脫美國政府多年來「一箇中國」、《臺灣關係法和美中三《聯合公報標準答案範疇。布林肯說,「若中共武力犯臺,將是嚴重錯誤」,沒有提出任何具體的承諾;不支持臺灣參加需要以國家爲會員身分的國際組織,一如歷屆美國政府的態度。去年12月,《紐約時報》揭露,布林肯投資參與的政治戰略顧問公司WestExec Advisors、松本資本兩家公司和包括軍火在內的政府招標案,有着不清不楚的合約關係。美國政商兩棲的「專家」,出則將相公卿,入則縱橫商場,政商黑水,深不可測,他們所言,臺灣豈能一廂情願?

回頭再看拜登的就職演講和就職後簽署的17項行政命令備忘錄,無論世紀疫情、經濟萎縮、全國性種族歧視與警察暴力問題、重返《巴黎氣候協定》、停止退出世衛組織程序,全都是國內議題,並未觸及中美衝突印太及兩岸和平問題。拜登政府應該很明白,內政不修,外交不舉。如今的美國,禍起蕭牆之內,焦頭爛額,臺灣豈能一廂情願盼着美國照顧這筆尖大的利益呢?

拜登「先安內再攘外」的做法,是否會緩解亞太與兩岸情勢?不能樂觀。理由就在於「印太戰略框架機密文件」的字裡行間。這份機密文件顯現了美國一貫的霸權思維,也透露美國將臺灣推上對抗中國第一道火線用心險惡。而將臺灣視爲第一島鏈禁臠的做法,一貫主張「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北京,怎能坐視不管?

換個角度看,拜登對中越是強硬、亞太情勢越是艱險、兩岸關係越是危殆、戰爭爆發風險越高,臺灣能夠扮演促進區域和平的角色和能發揮的力量,也就越重要。臺灣這砝碼雖小,卻可能是平衡中美兩國的關鍵力量。怕的就是臺灣一廂情願地反中討好美國,一廂情願地認爲美國會優先照顧臺灣的安全利益,卻忘了我們其實可以扮演和平使者的角色!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