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老人福利 林奕華推動危老改建解決長者「行」的問題

臺北市老年人高居全臺第二,未來如何解決老人家「行」的問題,將是臺北市的大問題。(圖/資料照,下同)

企劃特輯

臺北市老年人口高居全臺第二,僅次於新北市。臺北市的老舊公寓比例更是全臺第一,危老與都更已是臺北市刻不容緩亟需待解決的課題。尤其是臺北市大安區,因爲都市開發的早,所以老舊建物數量更是全市第一,如果政府再不進行耐震補強以及提供無障礙設施補助,未來老人家「行」的問題,將是臺北市的大問題。

大安區立委林奕華就明確指出,都更與危老改建不應該只是着眼於都市景觀,更應該從全方位的視角來看待相關問題,才能提高民衆參與都更與危老改建的意願

林奕華說,現在蔡英文政府一直在推動長照政策,但政府政策沒有考量都會區鄉村生活型態差異。在都會區中,除了新大樓外,多數建物是屬於沒有電梯的公寓型態,受限於建物本身的結構問題,老人家光是爬樓梯就非常吃力,更遑論出門運動、參與社區共餐。以臺北市爲例,現實狀況是老舊公寓讓大多數的長者被迫困在家裡,政府釋出再多的閒置空間、推動再多老人共餐活動,對於長者健康的幫助其實非常有限。臺北市若無法解決長者「行」的問題,任何的長照都是事倍功半

林奕華指出,都更與危老改建,不但是攸關安全、市容空間規劃議題,更是老人福利的問題。大安區老舊公寓數量臺北市第一,雖然政府力推老舊公寓增建電梯補助,但成效非常有限。截至2018年止,臺北市僅有五處老舊公寓成功增設電梯設備。但儘管如此,透過增設電梯設備雖然解決部分長者「行」的問題,卻也無法解決老舊建物本身耐震不足的問題。林奕華認爲,根本解決之道仍是推動都更與危老改建。

林奕華以自身拜訪選民經驗爲例,大安區住在公寓四、五樓的中產家庭,若是家中長者有使用輪椅助行器,先不說日常生活外出,光是一次就醫,就足以折騰長者。因此,現在政府的長照服務是有很大的盲點!政府鼓勵長者走出戶外,健康在地老化,但實際配套措施根本沒有跟上政策步調

林奕華表示,在本屆任期中,自己就曾積極與蔣乃辛委員共同提案,力推「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第六條條文修正草案」,將老舊建物重建之容積獎勵年限再延長三年,目的就是以照顧長者需求爲出發點,希望透過修法加速危老改建,幫助長者走出戶外。未來若是連任成功,自己也會將該法案列爲任內最優先法案,替大安區以及整個臺北市爭取更多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