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大內宣務虛的偏差外交

社論

美國總統拜登就職屆滿百日,代表蜜月期」的結束與新挑戰的開始。根據NBC民調,53%美國民衆支持拜登施政成果,初步驗證「中產階級外交」重建美國民衆對外交政策的信心。而盤點蔡總統第二任期的對外關係,美國刊物《國家利益》中〈失敗戰略下的幻影〉一文,道破臺灣上從外交思維,下至外交官作爲,處處出現矛盾、偏差現象

吳釗燮的政策偏差

檢討外交的矛盾與偏差現象,不能不追究外交部長吳釗燮的責任。他曾任駐美代表、總統府秘書長國安會秘書長,對民進黨對外關係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無論政策出現偏差或外交官僚體系的怠惰、失能,都要承擔無可推託的責任。

拜登就任以來,對內以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及加速經濟建設爲首要目標,對外積極重建世界領導地位威信。1.9兆美元的紓困方案與2.3兆美元基建計劃贏得民衆支持,也厚植外交工作迫切需要的「實力地位」。

因應拜登爲世界帶來的改變,主要國家紛紛超前部署,《華爾街日報專文〈拜登的下個百日,世界準備測試〉指出,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阿富汗的塔里班都摩拳擦掌,準備考驗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更將積極挑戰拜登的底線。若美中繼續相互挑戰極限,臺灣問題必然是最敏感、危險的強權角力試點。

全球都在面對新現實、新挑戰,唯獨民進黨政府以不變應萬變,依然完全依附美國、期盼日本,當全球都憂慮臺海安全的時候,唯獨臺灣高枕無憂。美國《國家利益》就指出,臺灣以爲假以時日,安全問題自然迎刃而解。這種戰略幻影的前提是中共變得和平、安於富裕,願意調整心態適應臺灣走向獨立,並不再準備對臺灣發動戰爭,但這是幻影,註定破滅。《國家利益》觀點未必正確,大陸並未放棄和平統一政策。即使如此,包括吳釗燮在內,民進黨領導階層對大陸的無限對抗思維仍然非常危險。

無限對抗代表不惜一戰,以臺灣主客觀條件,不惜一戰代表美軍參戰,否則臺灣有什麼條件一戰。美國雖一再重申對臺灣的安全承諾,但強調的是鼓勵、滿足臺灣自我防衛需求,能夠有效打擊中共入侵部隊,以等待後援。美國無意放棄「戰略模糊」,改採「戰略清晰」策略,代表美國對是否與中國一戰,仍有保留。最近美國一項民調更顯示,美國民衆並不支持部署軍隊防衛臺灣。日本開始關切臺海和平,亦未改變「戰略模糊」政策。美日是臺灣安全主要支持力量,卻未開給臺灣空白支票

拜登與中國對抗、競爭,但創造合作的機會。他主導的領袖氣候峰會,亞太地區邀請了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印尼、新加坡、越南及馬紹爾羣島,臺灣被排除在外。外交因素之外,根本原因在臺灣是氣候變遷的「劣等生」,當127國承諾2030年減碳50%,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的目標時,蔡總統只能籠統表示,正在積極部署當中;全球積極推動「氣候外交」,臺灣兀自徘徊在國際體制之外。

謝長廷錯誤典範

年度「世界衛生大會」(WHA)即將舉行,回顧去年此時,由於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臺灣「公衛外交」下的「Taiwan Can Help」喊得震天價響,支持臺灣參與WHA蔚爲風潮,但今年到目前卻是異常安靜。原因之一,臺灣在最關鍵的新冠肺炎「疫苗外交」中毫無角色可扮演,臺灣之光褪色。

民進黨政府外交政策謬誤固然可議,外交官僚缺乏有效的執行與管理能力後遺症更可怕。吳釗燮一手破壞人事制度,政治任命的駐外使節不受節制,駐日代表謝長廷成爲「錯誤典範」。他長期以來的「外交官症候羣」,在重大政策上罔顧國人感受,公然爲日本政府護航,被譏爲「助日」代表,現在更變本加厲,對福島廢水問題不斷失言,置臺灣民衆福祉於不顧,嚴重傷害國家利益及形象。

Yahoo網路民調指出,高達9成3民衆認爲謝長廷言論不適當,有失駐日代表職責,蔡英文總統卻視而不見,吳釗燮還百般容忍、包庇,毫不在意其惡劣本質。

對外關係涵蓋國安外交、經貿、氣候、公衛等多層面,與人民福祉緊密關聯,缺乏正確戰略指引,又沒有實力地位爲後盾,在現實國際社會將無立足之地。民進黨外交以「大內宣」爲導向,務虛爲主,長此以往,將失去國人的認同與支持,偏差的外交行爲更將造成更反感。

民進黨標榜與美國理念一致,緊緊追隨美國外交政策,但臺灣的外交政策與拜登倡議的中產階級外交,卻是兩個極端。最令人悲觀的是,民進黨已喪失自省、導正的能力,國人卻無能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