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除了大內宣 政府做了什麼實事

中時

文宣起家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被看穿只會選舉不會治國,第二次執政更是績效不彰,被認爲只會宣傳不會實事

國內近期疫情升高,根本原因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因循苟且,低估疫情擴散的能力,以致於戰略嚴重錯誤,不幸爆發醫院院內感染事件,並向外擴散,面臨社區感染的威脅。但蔡政府不肯改弦易轍,反而搞「大內宣」爲自己辯護,先是將外界的質疑和建議都打爲「不挺醫護」;另外則透過府、院、黨、網塑造「撐醫護」的溫情形象。當疫情好時,蔡政府便拚命往自己臉上貼金;疫情上升時,就動輒將外界的質疑導向「不挺醫護」,儼然拿醫護當人肉盾牌

令人痛心的是,蔡政府在疫情升高之際,反而加強文宣攻勢,大翻過去和平醫院封院舊帳,企圖以前人之非掩飾己身之過。爲了打贏口水戰,還利用側翼網軍風向大力圍剿各種質疑者。猶且不夠,再指使小編制作哏圖,強力宣示「與醫護同在」,這簡直是在對全民作情緒勒索。

內部事務如此,外交事務也猛搞大內宣,先前在川普任內爲了吹噓外交成就,大力讚美川普,綠營支持者更是跟着風向站隊,明目張膽力挺川普。川普落選之後,許多既是「綠粉」也是「川粉」者心理上不能接受,繼續對拜登政府和民主黨攻訐詆譭,甚至出征美國在臺協會臉書。還有政論節目持續造謠批鬥拜登,雖屬言論自由範疇,且非政府機構所爲,但民進黨政府挺川貶拜在先,自然不能低估這種非理性言論對臺美關係的潛在不利影響。

綠媒大搞利益交換

蔡政府該看看拜登的磊落氣度,與中國競爭乃至對抗關係不變,但明言不再使用「武漢肺炎字眼,以免污名化中國與亞洲。但蔡政府及中央社醜化中國的大內宣持續不變,分明是借題發揮,把仇中反共情緒渲染內化民衆心裡。

民進黨對於文宣的重視已到了壓倒一切的最優先事項,自我宣揚之外,攻擊性極強,殺氣騰騰把中國大陸、中共以及臺灣內部異議者極盡批鬥能事,誣衊醜化唯恐不力,而且傳統媒體社交媒體連成一氣、政府文宣與網軍攻擊相互爲用,對受批鬥者施以強大火力。這種好勇鬥狠的大內宣,完全無助於臺灣社會政黨和解,反而激化內部族羣國族認同之間的對立;對於兩岸官方與民間關係也構成重大傷害,不利於兩岸社會相互理解及政治和解。

民進黨透過新舊媒體的統合性運用,造成明顯的部落化效應,在內部標籤化、污名化,激發政黨、族羣之間更多的對立與更大的衝突,進一步將臺灣共同體的社會情感破壞殆盡,激化反中、和中民意矛盾的同時,臺灣內部與兩岸關係各自成爲部落,分歧變得更加嚴重。

民進黨政府大內宣批鬥從不口軟,使用國家預算也從不手軟。依據媒體統計,蔡政府執政從2016年上臺到2020年的4年期間,總共提供了媒體約113億元的標案,且民進黨執政的中央與地方政府提供的標案就佔了整體的77%,超過3/4。媒體總體得標金額最多的前3名,分別爲公視22億9259萬元、三立17億6347萬元、民視16億5368萬元,總計約57億974萬元;在統計的45家媒體中,前3名媒體得標金額的總和就佔了總金額的一半。由此可見,民進黨政府在搞文宣的同時,也與親綠媒體大搞利益交換,把這些媒體深深綁進執政系統中,與民進黨政府結爲一體,爲其宣傳效勞

看穿民進黨宣傳招數

蔡政府對於社交媒體的運用更是不遺餘力。行政院蘇貞昌早已被揭發利用公帑養來搞鬥爭的行政院網軍。近4年多來明顯圖利多家「自己人」廠商的大內宣政府標案,其中1億多元拿來搞政敵、鞏固權位,因而被批評在網路上「養小鬼裝鬼嚇人,還在網路上做哏圖支援火力,民衆只要稍有不慎就被「熱心民衆」檢舉,然後警察就會找到當事人「查水錶」,動輒開罰單或罰鍰的憾事。這個把大內宣當最重要政務來做的政府,口水灌滿各式媒體,子彈四處飛揚傷人,辦事卻不用心也不牢靠,真不知道這個政府除了搞文宣之外,還有多少剩餘心思辦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