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論政府施政態度,把事做好而非把事辦完

工商社論

不少人做事只求把事情做完,沒有想到怎麼進一步把事情做好,在論語我們常看到孔子談到爲人處事的法則,今天我們常用「盡善盡美」來形容人們把一件事做得完美,這話就是來自論語:「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對於個人若只求把事做完,做爲學生則讀書是苦差事,難以從書中獲得啓發,來日進入職場也會覺得疲憊不堪,難以自工作中尋得樂趣,然而如果能置換一個態度,但求盡善盡美,人生苦中亦有樂矣。

個人如此,政府亦然,若政府事事只求做完,這個政府不可能有什麼施政成效的,例如談公共工程若只緊盯預算執行率是否落後,而不注重工程品質,就算執行率達成上層的要求,工程品質豈不隱憂重重?再如,這一陣子房地產過熱,政府各部會都談打房,國發會原來勇於任事說要編房地產景氣對策訊號來觀察國內房市變化,詎料,經跨部會討論後說內政部會接手,而內政部又說:「內政部要做的只是類似健檢,不能稱爲景氣燈號。」這件事就如此轉來轉去,最後算是辦完了,但做好了嗎?自然是沒有。

再如,內政部發布房地產相關指標房價所得比、住宅價格指數時間上落後甚久,至11月初仍只能看到今年首季的統計,迨11月10日才公佈第二季的數字,對於何以落後這麼久,內政部表示:「由於房屋成交申報登錄資料時間較長,須當季結束後三個月才能完整蒐集資料,加上分析所需時間,所以這兩項數據均設定在每季結束後約四個半月內定期發佈。」

內政部這個迴應好像也有點道理,然而這是帶着把事辦完,而不是把事做好所得出的道理。事實上,如今實價登錄資料依法登錄後有月資料,無需等到一季結束後再發布季資料,再者今年7月不動產交易申報新制上路,登錄時間又可縮短一個月,如此11月可發佈8月的資料,豈不是更接近市場現況,而更有利於政府評估現狀而採取因應之策?

今天我們每月下旬看到經濟部公佈的批發、零售餐飲營收這項數字,在2007年以前是落後兩個月的,其他統計都是這個月公佈上個月的狀況,只有批發、零售及餐飲,還有主計總處的受僱員工薪資調查落後較久,隨着精進抽樣推估方法,縮短落後時程,2008年批發、零售及餐飲已可以和所有指標一樣於本月公佈上月數字,而薪資統計的發佈自2018年起也由下旬提早至上旬,這就是把事做好,而不只是把事辦完而已。

再看「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這件事,一如預期雙方簽署了合作瞭解備忘錄(MOU),未來輪流臺北華府召開會議,就經濟合作、健康安全、基礎建設、供應鏈、科學與技術、5G及電信安全進行對話。能和美方籤個備忘錄,不論這個備忘錄是否有實質作用,在官方眼裡總認爲是大事,這事總算辦完了,總算有一紙備忘錄了,然而有備忘錄又如何?這件事如果就是如此,舉杯慶祝,那只是把事做完,而非把事做好,意義也不大。

回想1994年秋天,我駐美代表丁懋時於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和美方也簽署了「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奠定雙方日後定期會談基礎,當年也言之鑿鑿藉此會談以增進雙邊合作,然而至終開開停停,端視美方喜怒。自2000年以來我們在這個對話裡屢次提出洽談臺美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建議,但屢遭美方以人手不足、我國著作權法修正美牛美豬得開放爲託詞而婉拒,更可議的是,美方的要求我們全都照辦,我們的要求歷二十餘年仍杳無音訊,若連這一紙TIFA都如此無力,那麼如今的MOU又能產生多大作用?可以想見。臺美關係的經營自應有更深遠的戰略思維,纔可能把這件事做好,否則只是把事辦完而已。

平心而論,把事情做完與把事情做好的差別就在於態度,當我們把生活的每件事當成苦差事,那便恨不得趕快把它辦完,這樣自然沒有一件事做得好,而政府各部門爲了推動政務也訂了許多KPI,KPI的初衷無非是要把事情做好,但是至終人人追求達標,政務卻沒有產生實質的效果,原因無他,態度而已。而態度是KPI所無法衡量的,公共工程執行率如此、房地產景氣指標如此、教育評鑑也是如此,就連臺美經貿往來亦是如此,態度不改變自然是辦不好事的。

最後我們引中庸裡的一段話總結,第二十五章:「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若每個人都能以此自勉,以盡善盡美爲人生哲學,學習把事做好而非把事辦完,則人生境界自開,於政府也可開拓一番新氣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