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資訊操弄 蔡政府把治國當認知戰

中國時報社論

國民黨揭露蔡政府「印太經濟架構」(IPEF)內部談判文件,顯示我方早在去年就已知開放萊豬無法換得IPEF,消息曝光迄今多日,府院黨卻仍持續吹噓臺美關係史上最好。這件國王的新衣暴露執政者高度仰賴大內宣掩飾無能,更證明民進黨正大舉利用「資訊操弄」維穩政權,陷國家於黑白顛倒的集體理盲。這套模式若能通過2024大選的試煉,臺灣註定將更難走出「羅剎海市」的命運。

集體理盲 臺灣成羅剎海市

今年2月,歐盟發表首份《外國操弄資訊報告》,直指如果資訊有毒,民主將無法運作。這呼應法國政府先前透過研究當代傳媒環境所做出的觀察,認爲「資訊操弄」是民主最大威脅,嚴重性更甚假訊息,因爲「被選擇性揭露」的資訊難以稱之爲假,卻能徹底扭曲事實原貌。

回頭看臺灣,目前由政府對境內所發動的資訊操弄危機,恐超乎外部的威脅。具體而言,蔡政府主要透過兩隻手進行認知作戰。第一隻手,是檯面下的網軍側翼,主要工作是順我者贊爆、逆我者往死裡打,受惠於「有政府、會罩人」,網軍講話不必負責,所以諸多抹黑都仰賴這隻手。

第二隻手,是檯面上的府院黨政客,上從總統,下至閣員、民代。他們選擇性揭露並巧妙挪用特定資訊,或許講的每句話看似事實,拼湊起來卻是被扭曲的真相或謊言。所以,諸多虛僞不實的大內宣或政治攻防,大多仰賴這隻手。

回顧蔡政府上任以來,最早扮演第二隻手的人應屬前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他爲打擊當時競選新北市長的侯友宜,下令蒐集對方從警資料,再將內容餵給綠委發問,他說「間接影射殺傷力最強」。短短几句話,道盡資訊操弄的概念、方法及效果。儘管他因惡行曝光下臺,卻像仙人指路,就此開啓蔡政府簡單粗暴的治國模式。

所以我們看見,蔡英文競選連任時,大陸詐欺犯王立強捏造向心夫婦是共諜,儘管明知謊言粗糙,蔡英文卻若有似無地說,「每次重要選舉都看到中國介入的影子」,企圖片面影射,建構對手韓國瑜接受陸資的假象。

更甚者,當時蔡英文高喊「抗中保臺」,恐嚇「今日香港、明日臺灣」;但去年九合一大敗、芒果乾失效,近日她改稱「現在也許不是中國考慮大規模犯臺的時機」。兩種說法截然不同,證明她口中的臺海情勢安危並非依據客觀事實,而是隨選舉利益選擇性調整。

顛倒是非 重傷體制與民主

同樣地,過去賴清德爲爭取獨派支持,自稱務實臺獨工作者;現爲博取美方疑賴論者諒解,改稱沒有臺獨金孫。去年裴洛西訪臺後中共導彈飛越臺灣,臺海儼然成火藥庫,結果政府先是集體失語避談,近日賴陣營還稱炒作兵兇戰危是「毀賴認知戰」,混淆真相手法與蔡英文如出一轍。

正副總統立下「標竿」,果真上行下效。疫情期間,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面對病例暴增,他發明校正迴歸;爲護航高端,也無視未做三期臨牀試驗的事實,獨步全球堅稱有免疫橋接即可。

同樣精擅於此的還有農業部,先前蛋荒鬧2年,前部長陳吉仲貼出視察超市「蛋架全滿」照片,催眠大家不缺蛋;當臺灣農產品陸續被大陸禁止進口,陳吉仲卻解釋這是市場分散有成,對去年農產貿易逆差151億創新高則絕口不提。

諸如此類,還包括近年4次大停電,經濟部稱這是跳電不是缺電;蔡英文專機走私香菸,總統府拗不是走私是超買;過勞死頻傳,前小英後援會榮譽總會長說是勞工本身就有病;企業放無薪假,勞動部解釋爲減班休息;福島排放核污水,謝長廷稱讚微量元素有益健康。

直到近日,蔡政府口中的「戰貓外交」,隨着IPEF文件曝光,國人才發現蕭美琴早就知道美國不讓臺灣加入IPEF,經貿辦更研判美方不支持臺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政府知情不報就罷了,還把真相扭曲爲臺美關係史上最好,報喜不報憂的選擇性揭露,掩蓋的盡是不堪入目的大內宣。

或許,把治國當成認知作戰成本低效果好,讓執政者屢屢化險爲夷。但政權維穩的同時,也讓歪曲事實、徇私枉法成爲政府的結構性病竈,重傷國家體制與民主體質。接下來,臺灣會繼續深埋進顛倒是非的「羅剎海市」,抑或有幸浴火重生?2024大選將決定我們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