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節能與發電概概 缺口就是商機!

臺北股市近期以來表現乏善可陳,與國際股市連動程度不如過去高,其真正原因究竟是臺股基本面變差?還是臺股操盤藏鏡人刻意營造的結果?

文.翁偉捷

近期臺股大盤延燒的議題,除了證交稅降不降之外,讓一般投資人對臺股卻步的原因,恐怕在於臺灣即將面臨缺水缺電窘境

日前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非核家園推動法草案》,一旦將來三讀通過,日後核一、二、三廠將不得延役,且核四廠也不得運轉;換言之,政府接下來若無法快速找到替代方案補足電力缺口預估五年後臺灣將深陷缺電危機

環保議題讓臺灣斷電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表示,今年五月發電機組將進入歲修狀態,但由於五月亦將進入全臺用電高峰,故其電力備轉容量率恐降低至3.3%,創下臺灣十年來最低紀錄。另一方面,近期核能發電相關環保議題持續發酵,讓雲林縣聯合臺中市彰化縣嘉義縣嘉義市以及臺南市等六縣市,連署擬禁燒生煤石油焦等,此舉將影響發電廠運作,也因此能源局預測今年快則五月全臺就會進入缺電警戒。目前該六縣市所裝置燃煤發電機組(含汽電共生)容量在11.051GW(十億瓦),約佔全國裝置容量22.8%,預估淨尖峰供電能力在103.88GW,佔去年尖峰負載25.8%。如果未來六縣市推動禁燒生煤以及石油焦,讓火力發電相關以及汽電共生機組停擺,將讓全臺備轉容量率直接降至負值,並且陷入缺電危機。

上述相關數據統計已經夠令老百姓擔心了,沒想到行政院日前竟然又對科學園區示警,強調未來缺水缺電將成爲常態,這當然讓臺灣賴以作爲經濟命脈的電子產業面臨「紅牌」處境。由於維持臺灣重要經濟命脈的企業,偏偏又多是用水大戶,加上近期「光廢不建」的能源議題持續延燒,一旦缺水缺電成爲常態,臺灣經濟勢必出現危機!臺股在這些負面消息充斥下,投資人怎麼會想進場呢?

烏雲罩頂 隨政策找出路 不過,雖然缺電危機在即,但通常危機就是轉機─若缺電在未來是個會持續影響臺灣經濟的議題,政府當然不會坐視不管,可以想見替代能源產業將會在未來五年持續發燒,自然也就爲臺股注入一股新生命力。政府目前規劃中的主要替代能源方案有四個方向,包括太陽能風力發電、生質燃料,以及燃料電池相關儲能科技,而目前資源僅集中在前兩項。臺灣目前的發電結構以去年佔比來看,燃煤佔總發電量27.75%,天然氣發電佔24.52%,核能發電佔18.61%,其他包括汽電共生、民營電廠與再生能源等約有29.12%。而用燃料成本來計算髮電成本,核電每度約0.67元、煤炭1.59元、然氣4.32元、水力1.32元,至於替代能源的太陽能則超過十元,風力發電成本約在二到七元之間不等,因此看來最有潛力推廣的當屬風力發電。

股市裡有句名言:「不要跟政策對作。」如果想要在產業當中找尋未來值得投資的標的,順着政策的腳步走就對了。過去太陽能在政府剛開始推行之初,在油價高漲的年代裡,成爲最佳替代能源;雖然現行太陽能產業遇上前所未有的大困境,即面臨雙反稅率造成出口市場縮減的嚴峻考驗,卻仍動搖不了政府持續發展太陽能的決心。

去年行政院將我國在2030年之前的太陽能裝置目標提高到6.2GW,達成後預估每年發電量將可達到77.5億度,而根據臺電統計至今年二月爲止,太陽能總髮電量達到0.89億度看來,顯然離達成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替代能源 首選風力、太陽能太陽能產業無論在國內或是國際替代能源發展過程中,還是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去年底油價出現大幅度崩跌以來,原先市場預期因油價下跌而造成裝機需求延緩的現象,竟然沒有發生,反而持續增加;此外,各國在歐美雙反之後,太陽能供需市場地域化相當明顯,也令臺系太陽能廠在臺股表現乏善可陳。由於沒有新市場足以推升未來營運持續成長,太陽能在臺股的表現,也就漸漸地被近期國際替代能源的新寵兒─風力發電取代。全球風力發電在大規模商業化發展二十年之後,技術欲發成熟,去年全球風力發電需求已經突破五十億瓦,達到51.5GW,預期今年裝機需求將穩定成長至53.5GW,並且將持續以3.5%到6%不等的年成長率向上增加,而到2018年風力發電總裝置容量,將達到535GW,使該發電量佔全球電力供應攀升至5.2%。

另一方面,隨着陸域風電場成長趨緩,各國開始着眼於離岸風電發展,由於海上風場較陸上更具備穩定風況,預料離岸風電市場接下來將成爲各國發展主力。

臺灣海峽得天獨厚,風力穩定具有離岸風力發電場的開發潛力。根據國外研調機構調查顯示,全球排名前二十的潛力風場中,臺灣海峽就佔了前十七個名額,顯見臺灣在發展離岸風電上領先全球各國,預估在2020年前應可完成約320百萬瓦的淺海風場開發,並再逐步擴大到裝置量三GW的目標。在政策有意於離岸設置六百架風電機的引導下,將帶動國內風力發電相關業者,在未來五年之內進入快速成長期,此對於臺灣的缺電情況將有顯著改善,而在營運有成長的預期下,在投資面也就有機會搭上風力發電成長的便車。

節能減碳 LED冒出頭談過積極發展替代性能源的「開源」之後,「節流」方面的節約用電也同樣重要。過去全世界積極推動節能減碳,在許多日常生活方面已漸有成效,最明顯的產業,同時也是過去政府積極輔助之一,就是LED產業。以LED發展到目前來看,中、上游全都經歷過中國大陸產能持續開出,讓LED幾乎所有產業都進入價格的紅海戰,唯有最下游的照明相關廠商,在經歷幾輪的價格戰後,進入「大者恆大」的產業趨勢,同時也因爲照明設備價格下降,消費者購買意願增加,讓LED產業有起死回生的氛圍。從上述可知,臺灣缺電議題在臺股投資的邏輯裡,還是可以找到適合投資的標的,若再配合政府政策推行的節奏,相信能夠讓讀者掌握到當錢投資的趨勢。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765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