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五二○演講 賴清德說與不說的智慧

中國時報社論

臺美雙方均證實,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日前以私人身分訪美,此行是否肩負着爲新政府兩岸、外交路線溝通的秘密任務,外界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不久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已與大陸涉臺學者線上對談,並觸及《臺獨黨綱》敏感問題,顯示出美中都高度關切賴清德520演說的兩岸論述。

習近平和統 隱含善意

檢視賴清德1月13日當選後的兩岸發言,可以說是低調再低調。面對接二連三的兩岸突發話題,如諾魯斷交、M503航線、禁團令、金廈翻船事件、陸配修法,從未看到賴清德親上火線迴應,即便以民進黨主席身分在中常會發言,也皆由發言人轉述,避免引發爭議。面對美中及國內在野黨呼籲廢除《臺獨黨綱》的建議,賴清德不爲所動,但默許黨務主管拋出「歷史文件說」,看得出520前賴清德的小心謹慎與留有餘地。

520前臺海波譎雲詭,金廈翻船事件與2年前裴洛西來臺一樣,成爲臺海「現狀」實質被改變、我方卻無能爲力阻止的又一標誌事件。兩起事件背後都具有共同點,那就是大陸民意在其中扮演巨大加溫作用。裴洛西來臺前,大陸民衆就高度「期待」共軍武統臺灣,更出現萬衆「守夜」等待大陸出動軍機的情況。同理,此次翻船事件發生後,又是大陸民衆強烈憤慨,令北京根本無法大事化小,只能高姿態出動海警巡弋,並要求蔡政府道歉賠償。

即便在如此狀況下,習近平藉由大陸「兩會」場合,還是表示和平統一不變,並期待加強兩岸科技、農業、人文、青年發展等領域交流合作。此後,大陸外長王毅和全國政協大會決議中,均重申和平統一,扭轉了之前對臺工作會議、政府工作報告完全不提和平統一的局面。這至少說明,賴清德勝選後,陸方從不提和統,到習近平帶頭提和統,從「不說」到「說」中間,亦隱含空間和善意。

同樣,「說什麼」與「不說什麼」也是考驗賴清德520演講兩岸論述的重要考題。迴歸現實,賴清德主動廢除《臺獨黨綱》可謂天方夜譚,畢竟臺獨神主牌是民進黨的命根子。即便如民進黨中國部主任所稱,《臺獨黨綱》屬於歷史文件,暗示不再具有效力,那麼1999年的《臺灣前途決議文》稱「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名爲中華民國,主權及於臺澎金馬,與中國互不隸屬」,還是違反了中華民國憲法,依舊無法恢復兩岸互信與對話。

民進黨綱領 擇善而言

因此,賴清德的520演說,如果要說服美中雙方,自己是「務實穩定的工作者」而非「麻煩製造者」,務必在涉及臺獨立場的部分「不說」,在觸及兩岸政治關係的部分「少說」,在支持和樂見兩岸民間交流的部分「多說」。如此一來,至少還可以在臺灣全社會以及國際輿論中,留下一個和平、穩定、務實的正面印象,也爲今後兩岸恢復對話爭取空間。

首先,賴清德應重申2016、2020年蔡英文總統兩次就職演說上,對兩岸關係的核心表述: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迄今爲止,只看到賴清德提及「憲政體制」,而刻意忽略兩岸條例。事實上,只要重申兩岸條例,在英文版翻譯演說詞中,就可以出現「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詞彙,至少向國際社會申明,新政府絕對會維持兩岸現狀,不存在法理臺獨的問題。

其次,賴清德應「精選」歷次民進黨綱領、決議文提及兩岸關係正面表述,在520演說加以重申。例如,1991版黨綱中寫明「終止臺海兩岸對抗,應優先致力於改善兩岸人民之生活,不應制造緊張對抗」、1999版行動綱領中寫明「臺海兩岸應以平等地位與理性態度共同維護永久和平」、《臺灣前途決議文》中亦主張兩岸「地緣上相近、經濟上互利、文化上共源」。多說這些源於民進黨自身綱領的兩岸主張,絕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4年前的520前夕,兩岸因疫情對抗最激烈的時候,蔡英文透過英系立委提案「刪除國家統一前」後又緊急撤案的方式,迂迴告訴對岸:我們不會變更憲政體制下的兩岸關係目標。如今,習近平先出手定調和平統一、兩岸交流的對臺政策不變,賴清德如何迴應,事關2300萬臺灣人民前途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