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中華民國國慶日不容偷天換日

中國時報社論

中華民國創建112年,始終在困厄中求生存與發展,備極艱辛,堅持至今,猶處於困絀中,臺獨人士仍將其視爲眼中釘,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混淆國家認同 違憲悖理

民進黨消滅中華民國而以「臺灣共和國」取代的圖謀堅持不移。蔡英文政府連續3年將雙十節的英文名稱「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Day」改爲「Taiwan National Day」,翻譯爲中文便是「臺灣國慶日」,等於將憲法規定的「中華民國」偷天換日,改成「臺灣國」。前總統馬英九爲此宣佈不出席今年的慶典,國民黨籍縣市長蔣萬安、侯友宜、張善政及盧秀燕等另辦升旗典禮,以表彰對中華民國的崇敬與堅持。一個國慶出現兩個名稱,參與者懷着兩樣情,道盡民進黨毀憲謀獨的危害現實。

任何一國的國慶都是莊嚴神聖的喜慶。《中華民國憲法》明定我國國名爲中華民國,自當遵憲辦理,何況國慶大典是國家誕辰慶祝日,不同於尋常日子,不容藉機竄改國名。民進黨刻意更改國名遭受強烈抨擊,竟然聲稱,這是基於識別便利的需求,稱之「臺灣國慶日」並無不當。其實,這完全是詭辯,如果可以將更改國名的行徑美化爲方便辨識,那民進黨政府所達成的「辨識」效果,無非是以臺灣爲夢幻國家,追求徹底去中國化,而且幾乎已經譭棄中華民國,這是違憲悖理的惡行。

國慶日名稱不僅是單純的稱謂問題,而且涉及國家認同問題,以「臺灣國慶日」爲名,就是暗渡陳倉,捨棄具有中國元素的國家認同,代之以侷限臺灣的國家認同,企圖藉以狸貓換太子。這種圖謀讓人一眼望穿,無法得逞,畢竟狸貓就是狸貓,永遠無法成爲太子。

臺灣是我們生存發展的空間,理智上和情感上衷心所依、所愛,但依憲法而論,臺灣只是中華民國主權的一小部分,大陸地區仍是中華民國的主權涵蓋範圍,雖然治權無法企及,但不能逕行割捨,也不能將臺灣等同於中華民國。這不只是我國憲法無庸置疑的內涵,也是兩岸關係不容挑戰的禁區。因爲否定兩岸同屬中國,就是明示兩岸爲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但非屬一國,如同英國與美國的關係,且主權與領土完全分割。這不僅違憲,而且踩到對岸一中原則的紅線,其結果必然是招來反制,兵戎相見。

基於主權法理及現實利害,臺灣沒有追求獨立國家的餘地,國際上也沒有國家承認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我們講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是依據憲法明定中華民國的領土主權涵蓋中國大陸的規定而來,並不是指臺灣是中國之外的另一主權獨立國家。如果這點都分辨不清楚,就將淪入「兩國論」的陷阱,埋藏重大風險。

推臺灣入險境 圖謀己利

基於這個認知,我們不但不可設定臺灣獨立的政治目標,也不可詮釋兩岸的現狀爲兩個主權國家並存。「臺灣國慶日」一方面是向對岸的一中原則挑釁,也是向臺灣內部以中華民國爲最大公約數的現狀挑釁。馬英九及遵循者當然不能出席民進黨主辦的雙十慶典,否則就是爲「繞彎、偷渡的臺獨路線背書」。誠如馬前總統說的:「爲了臺灣的安全,子孫的福祉,我們不能再沉默,必須堅定和臺獨路線切割。」今天我們容許中華民國國慶日易名「臺灣國慶日」,他日一旦中華民國的國名被變更爲「臺灣共和國」,我們又拿什麼理由反制?這是涉及臺灣安全與子孫福祉的重大課題,我們不能沉默以對,必須堅決反對,而且更要堅定下架民進黨的決心,制止這種玩火行爲繼續下去,以免危害臺灣的生存發展。

臺灣外部處境越來越艱難,內部分歧越來越嚴重,政府與政黨的言行必須謹慎,尤不可違背憲法圖謀己利,否則必然擴大分歧,增添風險。民進黨政府利用國慶慶典搞陰謀、鬧獨立,就是一個製造紛爭與擴大風險的惡行,不可接受也不可原諒。所有愛臺灣、護憲法的民衆都應正視,並鳴鼓而攻之,否則就是罔顧憲政與安全,縱容民進黨爲其夢幻的政治目標而將臺灣推入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