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專欄:石齊平》中美西太博奕的關鍵

東沙島。(資料照/海巡署提供)

中美世紀全球大博奕有兩個維度,一是綜合國力,包括經濟、工業、科技、軍事等;二是地緣戰略,從全球範圍到印太亞太西太,現階段,聚焦在西太。

我曾以「河、海之爭比喻中美兩強在太平洋的博奕。美國用了幾乎一整個20世紀的時間,把北至北極、南至南極東至美洲西岸、西至亞洲東岸整片太平洋打造成了美國的「內海」。但美國這個內海明顯地覆蓋並觸及到了中國家門口,中國不忿,國力崛起後自然難以容忍,作爲第一步,勢必把美國努力逐出西太第一島鏈之外。換言之,決心把家門口的4個(黃、東、臺、南)海建構成一道「護城河」。是以,當前中美兩強在西太及第一島鏈的角力,折射的其實就是中、美兩國的「(護城)河,(內)海」之爭。

相較於美國在這4個海的控制優勢,中國的處境一開始當然十分不利:在黃海,是堵(美、日、韓);東海,是鎖(包括琉球在內的日本南方諸島);在臺海,是封(臺灣);在南海,鞭長莫及,是虛 (九段虛線)。

對中國大陸執政當局而言,要把美國努力逐出,把4個海變成自己的護城河,必須作兩個方面的努力,一是強化海、空及火箭軍的「反介入」及「區域拒阻能力」,近年來實力已有顯著進展,在此不贅。二是改變地緣版圖,其中又包含三大部分:琉球、臺灣及南海諸島。這裡僅談第三部分,因爲跟近日的新聞焦點「東沙」有關。

地圖上,總面積達350萬平方公里的南中國海,其中絕大部分被中國主張的九段線畫爲中國勢力範圍,但就像九段「虛」線一樣,並無太大實質意義,一直到習近平擔任中國領導人之後,地圖才爲之改觀:一、行政管理上,成立三沙市;二、全力推動吹填造島,把7個南沙的礁造成了7個島,其中,永暑、渚碧、美濟3島各有長約3000米的跑道,形成三角聯防之勢;三、無視南海仲裁案,實質有效控制了中沙羣島中的唯一島嶼黃巖島。至此,中沙、南沙加上原本即爲中國有效控制的西沙,就在整個南中國海的中腹又形成了一個大三角聯防。

如果把這個大三角往東北方向延伸,就可以延伸到地處臺灣海峽南端、巴士海峽西側的東沙,東沙島面積1.74平方公里,向東北距高雄400多公里,向西距香港300多公里,向北距汕頭200多公里。東沙的地緣戰略價值可有三層理解:一、扼守從臺海及南海向巴士海峽出太平洋的通道;二、也是海運麻六甲北上經南海入臺灣海峽的必經之途;三、在整個南中國海正好與西沙、南沙、中沙合圍成一個四角菱形。對中國大陸而言,在實質有效控制了西沙、南沙、中沙之後,自然是整個南中國海地緣戰略版圖上的最後一塊拼圖了。

放大到中美世紀「河、海」大博弈的形式中看,東沙雖僅一子,但卻是能牽動到南海、臺海、巴士海峽、西太平洋關鍵一子,且又在政治上,是美、日等境外勢力最難以着力之所在。今日成爲新聞焦點,並不讓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