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演13年前神秘舞作「煙」 林懷民:沒有人不懂回憶!

雲門舞集將在10月演出在歐洲流浪」13年的舞作《煙》。(圖/記者林冠瑜攝)

記者林冠瑜/採訪報導

雲門舞集睽違13年,將於10月16日臺北國家戲劇重演神秘的傳奇舞作《煙》。這部首演於2002年的作品,2004年授權瑞士蘇黎世芭蕾舞團演出後,成爲該舞團招牌,然而卻未曾再次現身於雲門。「煙」發想自普魯斯特的名著《追憶似水年華》,林懷民表示,「往事如煙,沒有人不懂往事!」

雲門舞集總監林懷民表示,《煙》不同於觀衆熟悉的《水月》、《行草》,結合傳統文化的舞作,相反地,這出在歐洲構思、發展舞蹈,是林懷民衆多作品中的異數,甚至以「華爾滋」貫串舞作,透過親暱的姿態與迴旋,展現偷情、纏綿的氛圍

整部舞作以華爾滋貫串,親暱的姿態呈現歡愉與偷情纏綿的氛圍。(圖/記者林冠瑜攝)

舞臺投影魔幻寫實畫家建興英國畫家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的投影,配合已故燈光設計名家張贊桃的幽微絕美的光影設計,並結合俄國當代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契的傳人許尼克(Alfred Schnittke)的音樂,呈現時間與追憶往事的內心情感

▼雲門總監林懷民在宣告會上談起對「往事」的想法,並不擔心觀衆看不懂。(圖/記者林冠瑜攝)

面對記者詢問爲何捨棄「煙」字,而以「煙」表達舞作,林懷民說,「因火生煙,這個字(的意象)我覺得比較空,然後你就記得了!」又由於迥異於雲門過去的舞作風格,「會不會擔心觀衆看不懂?」的問題,林懷民則說,「進來戲院不是來看懂的!如果要看懂,就留在家裡看八點連續劇,進來是要感覺到音樂,感覺到這個味道。但也不是那麼難懂,你可以感覺到這位穿着黑衣服的女士,好像整個事情就是她的回憶,她在做總結,在回憶:『是這樣嗎?是那樣嗎?』是會觸發觀衆很多故事的聯想。」

▼黑衣女子回憶青春時的往事。(圖/記者林冠瑜攝)

林懷民對於當時創作《煙》的情境已不復記憶,但他說,「很多事情已經忘掉了,我們記得的所謂回憶,是經過修正的,或是被模糊掉的。那個時間已經過了,我現在只能就這個作品(來體會生命的(形貌),早一拍、晚一拍,要過來、不過來。」

《煙》這出流浪歐洲13年的神秘異色作品,將於10月16日至25日於國家戲劇院連演7場,11月13日至14日於臺南文化中心演出2場,想要一睹不同於以往雲門舞作的民衆,一定要把握機會

▼睽違13年,從歐洲流浪回臺的舞作《煙》。(圖/記者林冠瑜攝)

▼相較於雲門擅長的黑白寫意,《煙》不帶任何傳統文化的痕跡,表達情慾意圖濃厚。(圖/記者林冠瑜攝)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請見諒。

▼2015《煙》的舞者與總監林懷民合影。(圖/記者林冠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