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拉達克邊境衝突 印媒:爭奪半導體資源

歐亞時報》指出,中印於拉達克區域邊境衝突,事實上與半導體原料爭奪有關。圖爲臺積電12吋晶圓廠房內部生產過程。(圖/臺積電提供)

中國大陸印度於拉達克(Ladakh)與西藏交界的邊境衝突至今仍未告一段落。《歐亞時報》(The EurAsian Times)指出,當地大量冰河帶來的豐富淡水資源,搭配附近塔克拉瑪干沙漠石英砂攸關大陸是否能順利發展半導體產業,真正成爲世界經濟強權

長期存在邊境爭議的中國大陸和印度,2020年5月起再度於班公湖(Pangong Lake)發生衝突,至今雙方部隊仍未放鬆警戒,且不斷將殲20匿蹤戰機、「飆風」(Rafale)戰機等最先進武器投入前線,確保邊境戰力充足。

《歐亞時報》表示,中國大陸於該地區最大的實際目標,應是當地豐富的淡水資源,例如光在沙克思谷地(Shaksgam Valley)便有242條冰河。該報指出,由於中國大陸長江黃河珠江等主要水系都遭受污染,不適合用於需要大量極乾淨超純水(ultrapure water)的半導體產業。

印度前資訊廣播部長泰瓦瑞(Manish Tewari)便曾表示,沙克思幹谷地可能被當作中國大陸半導體制造的「大水庫」。特別是該地區接近塔克拉瑪干沙漠,等於同時備有乾淨淡水和石英砂等兩大關鍵半導體原料。

半導體是所有高科技產品基礎,甚至被稱爲21世紀的「新石油」。中國大陸雖然已是全球電子產品的製造中心,但半導體制造仍處於起步階段;而印度也在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加劇全球半導體短缺之下,更積極於本土建立相關製造能力。《歐亞時報》指出,近年來北京政府美國臺灣南韓等主要半導體制造者的關係惡化,讓其只能加速發展相關能力,以免關鍵資源遭他人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