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輪到KTV被90後拋棄了”

2022年的內娛,懷舊風一次次颳起。

周杰倫的新專,王心凌的《愛你》,“0713再就業男團”掀起的快男考古潮……

即便在如今,那些年迷戀過的歌手已然老去,新創作的歌曲也不復往日心緒,但仍有一些旋律未曾褪色,迴盪在曾經和友人手拉手奔赴KTV,一起搶麥、走音的青蔥歲月裡。

這裡是本站音樂頻道年終系列策劃第三期,我們把目光聚焦到2006年至2022年間的KTV點歌排行榜。十七年,旋律不斷更迭,時代潮涌不息,榜單上的名字陌生又熟悉。

有的紅極一時,有的黯然消失,有些成爲流行,有些存於記憶。

但其中更爲明晰的,總是那麼一些微小的時刻——

我們在明滅閃爍的燈光下握緊話筒,讓心事和歌聲一起,同聲相應。

2006年的華語樂壇,在一片喧囂中誕生着傳奇。

這是李宇春靠“超女”爆紅的第二年,周杰倫發佈了他的第七張專輯《依然范特西》,薛之謙唱了《認真的雪》,陳奕迅和林夕聯手留下一首《富士山下》……

百花齊放的局面中,這一年的KTV點歌排行版,卻有着幾乎無可撼動的前三名。

《依然范特西》發佈之後,周杰倫的《菊花臺》成爲其中的顯眼存在。

不僅因爲它把中國風的歌詞寫入了流行音樂,更因爲它作爲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的主題曲,和電影一起走進了奧斯卡,走向了世界。

而對KTV裡拿起話筒的人來說,它夠酷,夠特別,曲調婉約,連唱腔都一反常態得咬字清晰,像是一種觸手可及的了不起。

·有人說這是周董吐字最清晰的歌

“菊花殘,滿地傷,你的笑容已泛黃。”

彼時不解的曲中意,都靜靜流淌在回聲裡。

比起《菊花臺》的古典文藝氣息,另外兩首曲目所呈現出來的情感風格,則要簡單直接得多。

2006年,歌曲《隱形的翅膀》一經發布,便迅速霸佔了KTV的金曲榜單,即便你不是張韶涵的粉絲,也一定隨口就能哼出它的旋律。

青春、純粹、倔強,娓娓道來,並不激昂,卻帶着一股“天然不認命”的堅韌和力量。

或許正因如此,這樣一首流行民謠歌曲,纔會走上次年的春晚舞臺,走向2008年汶川地震後的救災現場。

簡單真摯的力量,永遠能最大範圍地打動人心。

彼時還沒有人能想到,歌曲發佈三年後,北京高考作文題目會以《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爲題,第一次讓流行音樂走進高考題目,成爲一種時代記憶。

還記得那句“追逐的年輕,歌聲多嘹亮”嗎?

在那個時刻,一切都是嶄新的希望,一代人攜手他們的青春一起,站到了世紀初的舞臺上。

另一首高踞榜單之上,風格卻截然不同的KTV金曲,是信樂團的《死了都要愛》。

與張韶涵的輕靈婉約相對,這首華語流行歌曲中的高音典範,以傷感又不失直率的歌詞,配上嘶吼唱腔,把“不淋漓盡致不痛快”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情竇初開的懵懂,第一次失戀的心痛,年少對愛的初識與不得,都被留存在了每一扇KTV包房的門背後。

我們或許可以這樣形容千禧年後的第一個音樂十年:

這是最接近“青春”二字的十年。

零幾年的KTV裡,每一聲嘶吼與低吟,或是“爲賦新詞強說愁”的愛情感傷,或是“用心凝望不害怕”的勇氣和嚮往,或是踩在流行上舞蹈,追逐心中的傳奇和偶像……都是年輕本身的模樣。

三首歌,一首擴開文化與世界,一首牽起青春與時代,一首銘刻疼痛與荒唐。

而這,幾乎就是人們走進KTV的全部理由了。

2006年到2022年的前半截,是屬於“金曲”的時代。

上世紀90年代的金曲氛圍餘暉仍在,陳奕迅、莫文蔚、王菲……都是九十年代出道,在千禧年的開端仍舊大放異彩。昔日港臺歌手對華語樂壇的深刻影響力可見一斑。

他們在2010年前後最火的那批歌曲,至今還霸佔着無數90後的歌單。

再看榜單上的曲目,周華健的《朋友》,陶喆的《今天你要嫁給我》,王菲的《因爲愛情》,蔡依林的《日不落》,王力宏的《你不知道的事》……

從歌名便可發現,彼時的KTV金曲,基本還是圍繞着“愛情”與“友情”兩個永恆的主題。

不過其中有一個例外,那就是2010年筷子兄弟組合的成名曲,《老男孩》。

這首歌改編自日本歌手大橋卓彌的《謝謝》,內核所講述的,是青春逝去的惆悵。

相對於周杰倫、王力宏、蔡依林等歌手的先鋒與活力,《老男孩》所擊中的,是走進KTV醉酒高歌的中年人的心臟。

“夢想總是遙不可及,是不是應該放棄”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

“只剩下麻木的我,沒有了當年的熱血”

站在成爲老男孩的階段,再回首,已經沒有了日不落般莽撞熱情的愛戀,也難重複“夜空灑滿星星”“蝴蝶眨動眼睛”的細膩。

只剩下一行南飛的大雁,在空中投下歲月的陰影。

《老男孩》霸榜之時,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KTV裡漲紅了臉,趁着酒意,藉着這麼一曲可以放聲的歌,與青春和熱血揮手。

KTV裡承載了太多人的青春回憶,但它從不只屬於擁有青春的人。

·《老男孩》的本站雲音樂評論區,大家對青春的追憶

懷舊風潮的掀起,或許也和KTV的發展階段有關。

2013年,全國量販式KTV達到9920家,其帶動的酒水、小吃、消耗品、音響設備等相關市場規模總計4000億人民幣。

K歌不再只是年輕人的專屬娛樂,朋友生日,家庭聚會,或者是公司團建、商務談生意,KTV都是一個萬能場合。

情緒隨着音樂和酒精肆意蔓延,有觥籌交錯,有勁歌熱舞,有舉杯暢聊。

能在KTV裡傳唱成“金曲”的歌,也就這樣逐漸走向通俗,走向大衆,走向一種更直接的集體記憶和情感撞擊。

很快,2014年,筷子兄弟演唱的《小蘋果》橫空出世,成爲了當年現象級的國民神曲。

“神曲”走入大衆的時代,就此來臨。

不同於《老男孩》中的文藝傷感元素,《小蘋果》這樣的國民神曲,單論歌詞,幾乎沒有什麼能抄進歌詞本的金句。

“短平快”的簡單旋律,再加上“洗腦”般的重複,讓“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兒”“點亮我生命的火火火火火火”不斷縈繞在無數人的耳邊。

癡迷上頭者有,厭煩疲倦者也有,但都絲毫無損它的火爆程度。

《小蘋果》之後,神曲霸佔了KTV包間。

從周杰倫、王菲、陳奕迅,到筷子兄弟,再往後,變成了隱藏在短視頻神曲背後,叫不出名字的新一代歌手。

大家開始點唱《紙短情長》《野狼disco》和《漠河舞廳》,KTV金曲也完成了它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迭代。

這些歌詞和旋律讓人耳熟能詳的新一代神曲,不再是屬於年輕人的專利,也不再只觀照青春時期的自憐情緒。

它更粗、更淺、更直白,甚至更加“無意義”。

整個時代對於音樂的定義,正在被重塑。

去年年底,TMEA騰訊音樂娛樂盛典公佈了“年度十大熱歌”,清一色的短視頻爆款曲目。

你無法想象那些根本叫不出歌手名字的歌曲,對所謂的“下沉市場”有多大影響力。

就像你無法想象,《小蘋果》正當紅的那一年,全國多少地方的廣場舞用它作爲背景音樂,你七大姑八大姨家新出生的小孩,有多少人用它取了小名。

有人因此感嘆,華語樂壇已經“完蛋”了;也有人不以爲然,認爲大衆文化自有千鈞力量。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華語樂壇已經不再是那個羣星璀璨的神壇。

它未必是“完蛋了”,但一定變得更加複雜多元了。

而不管網絡輿論如何爭議連連,那些會去KTV一唱解千愁的人,依舊會追着他們心中的好聽、好唱和快樂,用耳朵、話筒和金錢投票,做出自己的判斷和選擇。

這未嘗不是一種新的意義。

還有一個小小的細節,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在不斷變化的榜單之中,有一首幾乎未曾消失過的歌——王菲的《紅豆》。

偶像和神曲層出不窮,“洗腦”旋律和當紅流量輪流爭奪第一把交椅。

而這首有點安靜,有點“難唱”的歌,算不上朗朗上口,亦沒有什麼明顯的青春元素,它就像一個音樂的寓言,唱盡這些年的更迭之中,某種不變的守候。

2016年,傳統KTV斷崖式減少接近60%,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KTV的整體客流量也下降了70%-80%。短視頻軟件裡走紅的歌曲越來越多,榜單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但真正走進KTV唱歌的人,卻是越來越少,曾在包間裡舉着話筒唱到嗓子沙啞的90後少年,難覓蹤跡。

音樂也好,流行也罷,之於時代,是“我願相信一切有盡頭”“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之於個人,是“可是我,有時候,寧願選擇留戀不放手”。

不放手的,是關於旋律的記憶,亦是音樂在人心留下的永恆美麗。

等到風景都看透,下一個十年、二十年,或許還會有一首歌留在我們心裡,陪我們看細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