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人覺得“保時捷”們貴了

鏡觀臺(ID:JINGGUANTAICN)原創

文 |惠鵬權

編|叢潤宇

在北京車展上,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在體驗保時捷全新純電動Macan時,隨口而出“這車的價格是不是有點太貴了”。

據悉,保時捷Macan EV提供兩款動力,售價分別爲72.8萬元和96.8萬元,預計今年第四季度才能交付到中國消費者的手中。

以“賣掉邁巴赫,擁抱國產新能源車”而多次登上熱搜的360集團創始人兼CEO周鴻禕被告知庫裡南售價超過800萬元時,更是坦言,“這車怎麼貴得這麼傷天害理”。

商業大佬爲什麼覺得保時捷和庫裡南貴呢?

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他們都體驗過非常多的國產新能源智能網聯車。

隨着我國汽車產業轉入新能源的賽道,國產新能源車的產品力不僅領先於同級別的燃油車,甚至也不遜色價位懸殊的傳統豪華品牌。

所以,“保時捷”們銷量的節節敗退,也就不可避免了。

傳統豪華品牌銷量向下

保時捷官方數據顯示,保時捷今年1月至3月交付了16340輛汽車,同比下降24%。而這樣的大衰退在2023年已有苗頭。

儘管保時捷2023年全球銷量約32萬輛,同比增長3%,但中國市場總交付量爲79283輛,同比下滑15%。

保時捷首席財務官在參觀過北京車展後表示,在電氣化方面,中國本土品牌的成果令人印象深刻。

鏡觀臺就在車展上發現,保時捷等傳統豪華品牌的展臺已經不需要“排隊進場”,小米汽車和比亞迪仰望等品牌則取而代之,而其他國產新能源品牌也人氣爆棚。

來源/鏡觀臺拍攝

關注度的高下也體現在了銷量上。

今年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211.5萬輛和20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8.2%和31.8%,市佔率穩定在30%。

我國新能源車延續着快速增長勢頭,傳統豪華品牌的市場則被逐漸稀釋。

除了保時捷銷量縮水外,BBA也未能倖免。

2024年一季度,寶馬在中國市場共售出187452輛寶馬及MINI,同比下降3.8%。而同期,寶馬在美國市場銷量同比增長1.2%,在歐洲市場銷量同比增長5.5%,在德國市場銷量同比增長7.6%。

梅賽德斯-奔馳一季度向中國客戶累計交付超16.81萬輛新車,同比下降約7%。

奧迪品牌向全球客戶交付了396912輛汽車,同比下降4.5%。不過,奧迪品牌在中國的汽車交付量同比增長13.9%,達155330輛。這顯然得益於奧迪在中國市場的降價策略。比如奧迪A6L在終端的優惠有7-9萬元,而奧迪Q5L更是達到了10萬元。

來源/鏡觀臺拍攝

也正因爲銷量和價格等原因,今年一季度奧迪集團營業收入爲137.25億歐元,同比下降18.7%。

國產新能源車,站起來了

在傳統豪華品牌量價齊跌的同時,多個國產新能源品牌依靠爆款車型,爬出了虧損的泥潭,持續向市場要利潤。

比亞迪作爲國產新能源車的代表,依託比亞迪秦Plus等多個爆款車型,賺得盆滿鉢滿。

近期出爐一季度財報的比亞迪交出了62.63萬輛的好成績,同比增長13.44%。

報告期內,比亞迪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約4%至1249.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約11%至45.7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爲37.5億元,同比增幅爲5.24%。

作爲新勢力中最先盈利的理想,也在一季度給出了8.04萬的銷量,同比增長52.9%。隨着價位下探至30萬元內的理想L6爬坡交付,理想的交付量也會再上一個臺階,向着56-64萬輛的目標衝刺。

而歷經4年虧損後,得益於問界M7和M9的爆發,賽力斯也首次實現了經營性盈利。

來源/鏡觀臺拍攝

其一季度銷售新能源汽車9.48萬輛,同比增長374.77%,環比增長14.66%,單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創歷史新高。受此利好,賽力斯2024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265.61億元,同比增長421.76%,淨利潤爲2.2億元。

零跑汽車雖然還未盈利,但其憑藉全域自研的技術積累,在2023年實現了毛利率轉正。同時,零跑汽車經營現金流也首次全年轉正,達到10.8億元;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在手資金資源充裕,達到193.9億元。

最值得一提的當屬小米汽車,造車3年便在今年4月底交出了8.81萬輛的鎖單量,創造了業界不小的跨界傳奇。

在此前舉辦的小米集團投資者大會上,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就表示,小米SU7預計毛利率會在5%-10%。這對於剛剛正式交付了一個多月的小米汽車來說,實屬不易。

隨着小米汽車產能爬坡,雷軍也在近期承諾,“今年將保證交付10萬輛小米汽車”。小米汽車或許會成爲我國最快盈利的造車新勢力。

還需從大到強

不可否認的是,即便是處於我國新能源車第一梯隊的蔚來和小鵬,也仍未擺脫虧損的尾巴。

自10年前成立至今,蔚來累計交付新車近50萬輛,其中2024年4月交付15620輛新車,環比增長31.6%,同比增長134.6%。

即便如此,蔚來在2023年歸母淨利潤的虧損金額達到驚人的211.5億元,同比2022年大幅增加45%。過去幾年,蔚來累計虧損超過800億元。

與蔚來同病相憐的還有小鵬汽車。

2024年1月至4月,小鵬汽車累計交付智能電動汽車共31214輛,同比增長23%。2018年至2023年,小鵬汽車持續虧損,6年來已累計虧損約322億元。

顯然,還有更多的新能源車企看不到盈利的彼岸。

正如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所說,我國智能電動車的淘汰賽將在2024年正式開始。事實上,2024年至今,已經有幾家新能源車企有掉隊跡象,比如高合汽車、合創汽車和飛凡汽車等。

更有業內人士預測,2024年或有超過15家新能源品牌離開牌桌。

可以想象,2024年對於新能源車企的競爭壓力之大和生存環境之惡劣,有核心競爭力和定價權的企業自然會利用手中的牌大殺四方,給自己足夠的市佔率和利潤,反之則會成爲“魚肉”。

雷軍早在兩年前就表示,當電動汽車產業成熟的時候,全球前5的汽車品牌將擁有超過80%的市場份額。而對小米而言,達到成功的唯一途徑就是成爲前5中的一員,年銷量超過1千萬輛,競爭將十分殘酷。

而李斌也認爲,10年後,全球智能電動汽車產業的前十名裡,將有五家是中國公司。在他看來,目前比亞迪和吉利控股都已經預留了席位。

衆所周知,比亞迪在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車核心技術方面擁有自主研發能力,其刀片電池技術更是引領了行業潮流。吉利則通過沃爾沃等國際合作,不斷吸收國際先進技術,提升自身研發水平。

來源/鏡觀臺拍攝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在今年一季度的研發投入爲106.11億元,甚至高於特斯拉。而據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中央研究院院長李傳海介紹,吉利近10年累計研發投入超過了2000億元,整個技術能力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也正是有了持續投入,比亞迪和吉利均有着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成爲了我國新能源車企中的強者。

周鴻禕在評價庫裡南時表示,800萬元的價格,其中750萬元買的是牌子。雖是吐槽,實則也有羨慕嫉妒的意味。隨着我國新能源車的由大而強,羨慕的對象正在發生變化。

*題圖及文內配圖來源於鏡觀臺拍攝。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