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量創今年新低 臺股跌破年線

▲受到美國科技股財報欠佳影響臺股19日下跌0.76%,以7408.76點作收,成交量能爲581億元,近一週周量僅2898.25億元,創下今年新低。(圖/資料照片)

記者蔡怡杼臺北報導

本週新公佈的中國、美國經濟數據皆往正向發展,臺股一度上演反彈走勢,不過週五隨美股收黑而開平走低,加權指數全周小跌0.38%,上下振幅僅52點,呈現量縮的整理格局,日成交量進一步萎縮至560-720億元,本週周量僅2898.25億元,創下今年以來新低。

德盛安聯臺灣智慧趨勢基金經理人蕭惠中表示,10月以來,臺股加權指數已經回到美國第三輪量化寬鬆QE3前的指數位置,顯示QE3政策多在投資人預期之內,或是先行反應,使得反應後市場再度迴歸理性

此外,市場預期年底前的耶誕旺季效應結束後,電子股將面臨明年第一季的淡季修正,而傳產本益比愈墊愈高,使得投資者苦無進場標的,亦是造成成交量能無法擴大主因

蕭惠中認爲,在11月6日美國總統選舉前,臺股很可能維持區間盤整格局,但個股恐受到美股財報影響導致波動擴大,須特別留意。

經濟數據方面,蕭惠中指出,美國公佈的上週初領失業人數增加4.6萬人至38.8萬人,高於市場預期的36.5萬人,4周平均則由前周的36.4萬人增至36.5萬人,近期數據變動幅度較大主因季節調整因素,因此若由變動較小的4周平均觀察,近期美國就業情況的改善幅度並不大。

此外,美國企業陸續公佈財報,從IBM、INTEL或Google等重要公司的財報來看,多不如預期或是展望低於預期,拖累科技股;九月歐元區製造業PMI出現止穩跡象,新出口訂單庫存皆較上月好轉,惟復甦力道仍不足。

蕭惠中表示,在ECB無上限購債計劃及ESM正式上路之後,歐洲的系統風險已降低,但歐元區景氣不確定性仍高,且未來歐元區經濟低度成長應成爲常態。中國十八大會議11/8開幕,直到2013年3月二會召開代表權力正式交接,在這段期間預計中國會採取穩經濟、控房市、與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在此之前的中國經濟政策仍不明確。

指數週五跌破7430點年線,蕭惠中認爲,臺股有機會反映年底銷售旺季的預期,但由於全球經濟疲弱短期難以扭轉,年底銷售旺季大幅高於市場預期的可能性不高,因此波段漲升強度將不如九月份,操作重點將是尋求個股出場點以及風險控管。

類股選擇上,蕭惠中認爲耶誕銷售旺季還是可把握,尤其是各大業者趕工推出:Apple新品將於10/23發表,Win8產品10/26發售OS及Surface-RT平板電腦,11/11連Best Buy都將推出自有品牌Insignia Flex的Tablet,各大廠商面臨年底最後一波銷售旺季,通常佔年銷售額20%,臺系供應鏈仍將受惠鋪貨商機,有利相關類股股價最後衝刺。另外,生技類股因政策偏多,股價亦有表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