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夜小行星來訪 今晚「比距離月球還近」掠過地球

示意圖爲2013年撞擊俄羅斯城市車里雅賓斯克的隕石,該隕石也以「車里雅賓斯克」命名。(臺北天文館提供)

平均每50至1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能造成洲際性災難的小行星撞擊事件,5年後將能目睹一顆威力足以摧毀整個臺灣的小行星,從比月球近10倍處快速掠過夜空的真實情景,今晚也將有一顆小行星掠過;臺北天文館表示,29日晚間10時許,從距離地球不到月球3分之2遠、距離地球僅約29萬公里處將掠過的2024 MK小行星。

天文館指出,人類的祖先哺乳類,正是因爲6600萬年前一場小行星撞擊,使恐龍滅絕才趁勢興起,小行星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舉足輕重,現代人不可不知,就連2019、2022年大學學測也曾2度入題。

天文館說明,「國際小行星日」是聯合國在2016年設立的國際性教育活動,以紀念近代最具代表性的小行星撞擊事件,1908年6月30日發生在俄國的通古斯大爆炸,目的就是爲了呼籲公衆關注小行星撞擊風險,並且未雨綢繆,爲遲早將會來臨的下一次撞擊事件做好準備。

天文館表示,目前已經被確認的小行星多達數十萬顆,但並非都具有危險性,天文學家將其中與地球軌道距離小於0.05天文單位,約750萬公里,且絕對星等高於22.0等以上者歸類爲「具潛在威脅小行星」(Potentially Hazardous Asteroids, PHAs),現已發現2000多顆,而將在5年後,2029年4月13日驚險掠過地球的99942號小行星「阿波菲斯」(Apophis)就是其中之一。

小行星的命名方式與其他星體不同,是由發現者提出建議名稱,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審覈後公告,例如由中央大學鹿林天文臺在2007年發現的小行星,便於2020年被正式命名爲300300號「臺北天文館」小行星。

而今日晚間10時左右,從距離地球不到月球3分之2遠,僅約29萬公里處掠過的2024 MK小行星也屬於此類,不過科學家尚未發現確定會撞擊地球的小行星,暫且不用擔憂。

天文館爲此特別專訪了中研院天文所院士葉永烜、中央大學天文所研究員林忠義與鹿林天文臺長林宏欽,於6月29日20時在YouTube「臺北天文館」頻道首播,同時由天文館專業人員線上即時解答有關小行星的各類問題,若天候許可還將透過天文望遠鏡直播2024 MK這顆具潛在威脅小行星從近距離飛掠地球的實況,歡迎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