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4線鳳岡路落實循環經濟 道路改善工程首用再生粒料

竹4線鳳岡路改善工程首用底渣再生粒料,路面採用再生瀝青混凝土,落實循環經濟。(羅浚濱攝)

新竹縣家戶垃圾運到新竹市等地焚化爐處理,必須自行回收焚化後的底渣,工務處辦理竹4線鳳岡路改善工程,是首件以「再生粒料」做路基的案例,縣長楊文科希望推廣使用,展現新竹縣公共工程落實循環經濟的決心。

工務處長江良淵表示,焚化底渣固化處理成再生粒料,費用與使用砂石價格差不多,強度不如砂石,但能做回填材料和路基底材,節省天然砂石的用量,爲協助環保局去化底渣,率先在竹4線鳳岡路改善工程使用,之後會訂定獎勵措施,鼓勵廠商使用再生粒料。

東西向的鳳岡路,長5.760公里,起點於臺1線,終點到西濱公路,是連接這2條重要省道的鄉道,路面老舊不平整,縣府向交通部爭取前瞻建設經費4878萬元,去年9月19日開工進行改善,今年1月31日完工。

江良淵說,鳳岡路改善工程率先使用再生粒料做路基,有效去化約300噸底渣,道路面層採用再生瀝青混凝土,落實循環經濟,也節能減碳。

鳳岡路改善完成後,原本老舊舖面已全面更新,調降人手孔提升道路平整度,鳳岡國中小周邊增設通學步道,全路段並畫設自行車路線指標串聯路網,提升通勤、通學及旅遊的交通品質。

江良淵指出,在寶山鄉的竹43線第2期拓寬工程,是第2件使用再生粒料做路基,預計4月完工,將可去化高達3214噸的焚化底渣。

環保局表示,該局每年約回收6400噸的底渣,經過處理的再生粒料,符合環保署規定標準纔可使用,統計從2020到2022年,共去化32484.05噸焚化再生粒料。

環保局指再生粒料可用在基地填築、道路級配粒料底層及基層、控制性低強度的回填材料、磚品與衛生掩埋場覆土等,新竹縣公民營機構若有需求,該局將提供合格的焚化再生粒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