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突破焚化再生粒料用途限制 應用於12處公共工程

新竹市政府致力推動焚化再生粒料應用於公共工程,去年已實際應用光武國中步道磚品鋪設等12處公共工程。(新竹市政府提供/王惠慧新竹傳真)

新竹市垃圾資源回收廠每年約產出3萬噸焚化底渣,如何使用成爲一大課題,新竹市政府致力推動焚化再生粒料應用於公共工程,去年已實際應用光武國中、虎林國小、竹蓮國小通學步道磚品鋪設及中華路道路環境改善工程等12處公共工程,盼打造宜居永續的城市。

代理市長邱臣遠指出,「資源循環零廢棄」是達成2050淨零轉型的重要關鍵,重視環保更是施政重點,市府已訂定「新竹市推動焚化再生粒料使用作業要點」,藉由每年2次的跨局處推動小組會議,統籌規畫各階段預計使用的工程數量。

環保局指出,新竹市垃圾資源回收廠每年約產出3萬噸焚化底渣,因幅員面積小且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佔達三分之一,導致製成後的焚化再生粒料使用地點及用途受到多處限制,如何提升循環再利用比例,增加多元化用途可行性,是市府努力突破的課題。

去年市府獲環境部經費補助辦理水泥製品試驗計劃,透過試驗不同焚化再生粒料添加配比,製作出符合工程強度需求且具環保標章及綠建材認證水泥產品,例如磚品、路緣石等,也實際應用在12處公共工程,包括光武國中、虎林國小、竹蓮國小通學步道磚品鋪設及中華路道路環境改善工程等。

環保局表示,廢棄物是錯置的資源,焚化底渣經處理後可製成焚化再生粒料,取代部分天然骨材,市府舉辦推廣說明會及外縣市交流參訪,也透過資源循環基線資料調查及媒合輔導,盤點適用工程,進一步將焚化再生粒料使用規定,納入竹市公共工程技術服務契約範本中。

近2年焚化再生粒料申請使用件數顯著增加,陸續應用於機關、學校及國營事業公共工程,展現推動成效。環保局將持續嚴格把關焚化再生粒料品質,落實料源檢測、供料申請、過程監督及工程使用查覈,今年度將精進修訂既有作業要點,盼提升資源循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