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制改革直擊資本市場靈魂 究竟帶來哪些改變?

兩年前的陸家嘴論壇上,科創板正式開板,一場直擊資本市場靈魂改革“註冊制”同步開啓。

註冊制究竟給中國資本市場帶來哪些改變,未來改革突破點又在何方?6月10日晚舉行的2021陸家嘴論壇——浦江夜話上,來自券商、交易所等在內的各方嘉賓就“註冊制改革下的中國資本市場新生態”展開頭腦風暴。

股權分置改革以來,沒有一場改革如同註冊制這樣引發資本市場強烈共鳴。申萬宏源證券董事長儲曉明感慨,以註冊制改革爲“牛鼻子”,可以推動資本市場基本制度建設革新。看似改革的重點指向股票發行過程更加制度化透明化,實質是政府和市場關係的再調整,直擊資本市場運行本質。“把權力交給市場,通過市場定價來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使市場建立起自我調節和供需自我平衡的內在機制。”

當前,註冊制正推動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系統掀起全面改革。這兩年以註冊制改革爲突破口,中國資本市場加速推進退市、交易、分紅、再融資信息披露等一系列制度系統性改革,打破了過往單兵突進式的改革,是對資本市場新生態的戰略性重構

身處投行一線,上海國際金融公司首席執行官朝暉對改革的感受度極深。隨着註冊制改革的穩步推進,資本市場股權融資功能將進一步優化、完善,而資本市場效率的提升在宏觀層面具有兩方面積極影響,一是宏觀資本的補充;二是科技的產生。“如果不把股本市場發展起來,找不到資本跟科學家結合的體系,科技就難以規模化發展。”黃朝暉說。

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的改革成果印證着黃朝暉的判斷。支持硬科技企業上市方面,上交所突出科創板硬科技特色,積極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三大行業領域上市公司數量佔比約70%,初步形成了產業集聚效應。

上海硅產業集團是註冊制改革的受益者。集團董事長俞躍輝直言,當晚發言的題目就是“註冊制助力科技創新企業騰飛”。硅片一直被國外企業所壟斷,硅產業集團的使命就是要解決我國硅材料的有無問題,尤其是大硅片。在科創板上市以後,硅產業集團通過自身發展、外部兼併收購等方式,初步完成國內國外的戰略佈局,實現了300毫米大硅片產業化零的突破。

“註冊制改革展現中國建設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的堅定決心。”瑞信集團首席執行官Thomas GOTTSTEIN(托馬斯·戈特斯坦)從全球資本市場角度評價說,這一改革有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近年來外資對於A股參與度的顯著提升證明了這一點。截至2021年5月,境外投資者持有A股市值近3萬億元,約佔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8%,與兩年前相比翻了不止一倍。

可以說,科創板和創業板註冊制的成功試點爲國內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創造了良好開局

如果以註冊製爲抓手,未來資本市場改革突破的看點在哪裡?

儲曉明建議,現在註冊制和上市非常熱,應該降降溫。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行穩致遠,上市不宜搞“大躍進”。同時,既然信息披露是註冊制的核心,在信息披露上還需要下功夫,提升可讀性嚴謹性。此外,包括投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也要進一步提升執業質量

托馬斯·戈特斯坦也認爲,信息披露的質量非常重要,這既是對公司也是對投資者負責。相比於國際市場,中國資本市場有着自身特點,中國股市有1.8億個人投資者,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投資者保護的有效性,一二級市場有序穩定等等都需要綜合考慮,審慎判斷。

“註冊制的改革需要持續的完善和深化,只有進行時,沒有終結時。”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紹統表示,上交所將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方針,持續深化科創板的註冊制改革。一是堅守硬科技定位,重點對技術先進性和產業化發展具有前景的硬科技企業,創造更好的融資環境。二是健全審覈機制。圍繞重大性、針對性的問題提升審覈問詢質量,促進發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質量,促進中介機構提高覈查把關質量。三是壓實發行人和中介機構責任,強化監管威懾,對信息披露不合規、中介機構履職不到位等問題加大監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