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純網銀會帶來哪些改變?

純網銀貼近客戶效率高 全球大受青睞

金融業對於純網銀的出現,多半感到憂心忡忡,不過筆者認爲,純網銀的興起以及主管機關開放設立的目的,並非是要奪走傳統銀行現有的業務,而是想激勵他們提供更合適客戶需要的服務,全球較著名的虛擬銀行包括騰訊旗下的微衆銀行、美國的BankMobile和以色列的Pepper等,這些運營模式自有各自其市場的背景,然而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務。讓服務更貼近需求,客戶黏度增加,是該業務模式興起的主要原因。

當然,海外市場成功的模式不見得在任何一個亞洲市場都會移植成功,充分理解每一個市場所需要的金融服務,是任何金融創新的最終指引。以香港爲例,根據世界銀行2017年資料,香港15歲或以上持有銀行戶口的人口比例約95%,而全球比例僅爲69%。在這樣的狀況下,香港虛擬銀行發展的背景就不同於美國以及中國,服務普及率自然不是香港發出虛擬銀行牌照的最大考量。

在一個銀行或是提款機(櫃員機)隨處可得的市場中最大的觀察點,就是新型態的電子支付並不盛行,這與科技發達無關,是使用服務的民衆並不覺得傳統的支付方式會帶來多大的不便利性,這也可以解釋,許多亞洲市場如香港、新加坡、日本,即便在互聯網以及行動通訊的滲透率高達8成以上的狀況下,虛擬銀行的需求跑的沒有鄰近國家如中國來的快的原因。

筆者認爲,虛擬銀行的發展,應該聚焦於改善認識你的客戶(KYC)、服務中小企業,以及扶植弱勢族羣。

運用金融科技 強化風險管理

優化KYC流程,讓客戶提供資訊更簡單讓金融科技利用各式數據源查覈客戶資料正是虛擬銀行的優勢,這個優勢是強化金融業競爭力相當重要的一部分:風險管理。優良的風控機制能爲日後可能發生的不利事故及其影響,作出合適的深度、廣度和持續性評估,及作出相應準備,從而減低或抵消日後若該不利事件發生時所造成的衝擊。隨着科技的急速發展,特別是大數據及機器學習的崛起,金融業更能高效地處理大量資料,及研發出更精準及細緻的金融分析工具,進而減低預測時的誤差。

金融科技的強項就是收集及分析數據,並作出較爲準確的預測。由金融科技驅動的風險管理模型優勢不僅在於成本效益,還有處理規模與採取應變的能力。經濟的波動可能導致個人投資、借貸和支出行爲出現變化,從而擬定更符合的借貸條件,以及風控措施會是最有別於傳統銀行業者標準化風控模組的優勢。

納入金融科技 高效服務中小企業

至於對中、小企業務,傳統銀行提供借貸服務,主要看中抵押品的價值,即便是有心想要理解借款人的經營能力和誠信,受限於標準化風控模組也多難達成。例如,一間快餐廳的老闆向銀行借款現時需要帶備很多財務文件。由於業務性質,快餐廳通常收現金,而現金可能轉手用來購買食材,故此銀行月結單較難反映餐廳的整體經營和收入。

若單看核數師報告,亦未能說明餐廳的收支情況。但虛擬銀行可通過大數據和社交媒體,如臉書、訂位網站、美食推薦評價網站所刊登的資料,如餐廳收費、追隨者數量、客戶評級等便可瞭解餐廳的營運狀況,而決定借貸金額及條款。

虛擬銀行更可與餐廳共同設定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編程介面科技所提供的追蹤系統或是發票系統,從而對餐廳的每日收入作實時監察,控制風險。這樣的科技發展影響力將會十分深遠,從單一企業發展出來的進出貨、供應貨商、銷售流水、帳期管理等營業數據都成爲銀行的底層數據,佐以大數據分析以及區塊鏈的發展,傳統銀行面臨到的對中小企業經營狀況以及財務數據核證難的困境將被徹底解決。虛擬銀行則可發揮金融科技優勢,全面滲透到不同型態的中小企業鏈。

加強弱勢者服務 改善既有財富管理缺憾

社會使命方面,全球銀行服務都出現一個極不公平的現象,就是越窮的客戶越要付出高昂的費用。虛擬銀行推出後,由於系統全面電子化,亦不需設立分行,大大減低了營運成本,銀行將可以回饋社羣,提供更完善、更便宜的銀行服務予住得偏遠及低收入人士。

虛擬銀行作爲金融以及科技結合的商業模式,自然有更多面向的結合與競爭優勢,如財富管理。去年以來市場大幅波動,讓許多客戶資產蒙受損失。根據亞盟金融研究團隊的研究,去年有85% 的資產類別出現負收益,比例之高爲近年罕見,凸顯出多數資產類別與市場連動性高的困境。倘若金融業者善加運用金融科技下的新資產與投資機會,做爲給客戶另類資產配置方案,對於提高投資組合表現應有所助益。

我們相信無論是純網銀或是金融科技,其發展均有助打造普惠金融,消費者將是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