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綠”向“智” 中國製造厚植高質量發展底色

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記者 王紹紹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近年來,中國製造正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邁進,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我國科技創新投入力度不斷加大,高技術產業投資增勢良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至11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8.8%,增速比全部投資高5.5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8.2%。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近日發佈數據,2024年12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50.1%,比11月下降0.2個百分點,製造業繼續保持擴張,連續三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

“在科技創新大背景下,先進製造業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指出,未來要深入實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推動人工智能高水平賦能,加快數字技術在先進製造業中的普及應用;統籌推進產業綠色化和綠色產業化,深入實施綠色製造工程,着力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打造綠色增長新動能。

智能製造是實現我國製造業由大變強的核心技術和主線,產業創新融合則是打開智能製造大門的“金鑰匙”。“未來要深入實施智能製造工程,着力打造智能製造‘升級版’。”上述負責人表示,要深化行業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製造行動,持續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深耕細分行業的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深化製造業領域的融合創新。

各行各業向“新”而行、向“智”攀升,匯成高技術製造業的亮眼表現。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建成1200餘家先進級智能工廠和230餘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個性定製、柔性生產、虛擬製造、智慧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加快孕育發展。

在湖南長沙,某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工廠內,1540個傳感器和200臺全聯網機器人每天產生超過30TB的大數據,實現生產情況實時監測,原材料進入工廠就擁有了一張專屬“身份證”,由“工廠大腦”全程智能調度,實現“一張鋼板進,一臺泵車出”的智能製造全要素落地;在浙江台州,一家摩托車配件公司,通過“互聯網+創新+製造”,很好地完成了數字化“補課”,全面打造了“製造雲、電商雲、物流雲、設計雲、流程雲”,產品質量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向“新”提“智”的同時,製造產業也在向“綠”而動,爲產業轉型升級造就了寶貴機遇。

“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轉型的重要階段,在大力發展產業創新融合的同時,也要着力推進工業綠色化、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表示。

在天津,某零部件製造企業通過對生產過程、智能設備、產品質量等信息進行全面分析,研發了綠色節能製造技術,自2021年以來累計節能減碳達到了32.3%,累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4萬噸,太陽能發電容量已達到42MW;在浙江麗水,一家鋸牀製造公司通過應用顆粒催化、激光切割煙塵、脈衝布袋除塵等新技術,實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處理效率提升至95%以上,有效滿足排放標準,爲行業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

“我們開發了新一代高效節能綠色產品,採用低損耗的新專利技術,使生產線上運行熱效率提高4%至7%,產品模具回收利用率達98%。”某壓力容器設計製造企業負責人介紹。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信息化是現代化的引擎,大數據是智能化的基礎,要利用好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製造業智能化、綠色化,推動製造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周宏春表示。

面向未來,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姜長雲建議,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加快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動我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