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夜市40攤位輪流復業!第一晚人流約平日三成 營業額達昔日六成

寧夏夜市29日微解封。(圖/記者周宸亙攝)

記者袁茵臺北報導

因應三級警戒北市許多夜市、地下街屬於停業狀態,寧夏夜市29日微解封,採「單邊攤商營業、得來速外帶型態」提供外帶服務事隔一日,寧夏觀光夜市協會理事長林定國表示,29日營運總體人流約平日兩至三成,雖然人不多,但幾乎都是目標客,總體營業額平均約五到六成。

針對市場、夜市規範,南萬華地區復業要先申請,其他地區建議四分之一攤商漸進解封,臺北市長柯文哲29日於北市防疫記者會中提及,就科學來講,新冠肺炎傳染還是以飛沫傳染,脫下口罩吃飯、講話纔有危險,原則上只要外帶、不要羣聚就不會有更高的危險。

▲臺北市長柯文哲。(資料圖/記者湯興漢攝)

柯文哲認爲,防疫跟經濟要維持平衡,要顧慮到沒工作就沒飯吃的那一羣人,南萬華地區疫情較嚴重,市場自治會要跟市場處先申請,並評估防疫計劃後才能復業;其他地方部分,原則上不要一下全開,從減量、降載,從四分之一攤位量開始營業,且以不會拿下口罩的交易優先

臺北市副發言人林珍羽也補充,寧夏夜市29日起微解封,爲了避免消費過度羣聚和停留時間過長,會採取單邊攤商營業、得來速外帶型態提供外帶服務,並且都需要配合實聯制,保持安全距離全程佩戴口罩。

▲寧夏夜市29日首日恢復營運,採單邊攤商營業、得來速外帶型態提供外帶服務。(圖/記者周宸亙攝,以下皆同)

面對微解封后的首日營運狀況,寧夏觀光夜市協會理事長林定國30日指出,總體人流約平常日的兩至三成,雖然人不多,但是來到夜市的人和平日不同,幾乎都是目標客,也就是比較少閒逛,只滿足吃的外帶需求,一個人可能就買3、4份,因此單客消費額較高,加上得來速外帶服務,總體營業額平均約五到六成。

林定國指出,寧夏夜市原本攤位約有180攤,29日縮小營業範圍,且採單側營業模式,每週約40攤,由於多處是開放空間,甚至店家樓上就是住戶,所以無法實施單一入口進出,因此攤位每攤都有各自的QRcode碼,嚴格執行先掃碼再消費政策,落實真正疫調,清楚記錄每個消費者路徑全場也有設置9座量體溫酒精消毒儀器攤販要營業也得全副裝備,除了量體溫、戴口罩和護目鏡外,各攤前方準備酒精噴霧器給消費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