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美中雖對話 半導體供應鏈仍存不確定性

圖/美聯社

近期美國官員紛紛走訪中國,以2023年8月下旬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的出訪代表着美中重啓對話的新發展,然而美國的立場仍在左右搖擺,一方面依舊爲了鞏固其全球科技霸權的地位而要制裁中國,另一方面又期望能獲取中國的市場商機,在此情況下,美國特別強調不是脫鉤,而是去風險的概念。不過依照過去雙方官員會談後,仍無法改變兩大強權的結構性矛盾來看,短期內美對中半導體管制鬆綁有難度,全球供應鏈仍存不確定性。

事實上,綜觀近一年以來美國的重大管控措施包括2022年10月祭出一系列先進半導體晶片的出口管制,美系企業如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KLA、Lam Research皆受到影響,同年12月美國更將中國記憶體制造大廠長江存儲等數十家陸企列入貿易黑名單。2023年以來美國盟友荷蘭、日本也紛紛對於半導體設備的出口發佈相關管制令,8月美方則公佈行政命令,要求涉及中國半導體、量子計算、人工智慧(AI)等領域的投資必須向華府申報,部分交易將被禁止,至於美國對於中國AI的全面防堵措施何時實施,也成爲市場矚目的焦點。更值得關注的是,有鑑於中國正積極搶攻成熟製程晶片,美國擬將圍堵陸晶片的範疇至成熟製程,美方甚至考慮限制三星(Samsung)、SK Hynix在當地增產相關產品,防止中國控制全球市場。

■美對中半導體管制迄無鬆綁跡象

由於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的管制迄未有鬆綁跡象,全球供應鏈仍存在重組與選邊站的疑慮。首先在美國內部方面,對於官方不斷加強壓制中國半導體業的發展,美國半導體協會(SIA)與部分主要大廠有着不同的意見,即SIA警告官方此舉恐反過來傷害晶片法補貼帶來的效益,進而影響業者在美國的擴張行動。況且美國許多重量級半導體業者認爲政府應仔細評估出口限制的影響,因爲向中國出口晶片得以支持業者在美國的投資,也有助於研發作業,以維持美國在先進技術方面的優勢,反之,美國政府各項管制措施恐刺激中國政府進一步推動本土業者擴大發展晶片產業、AI等前沿技術,徒讓美國業者失去在全球最大出口市場的發展機會,同時也將導致美國在前沿技術發展喪失領先地位,故包含英特爾(Intel)、輝達(NVIDIA)、高通(Qualcomm)在內業者呼籲美國政府暫緩對中國實施新一波出口禁令,但仍未獲官方正面迴應。

其次在美國盟友陣營的反應方面,以美國擬圍堵陸晶片擴張至成熟製程的計劃來說,則需要盟友的合作,特別是在中國投資佈局較大的南韓,畢竟目前三星、SK Hynix在中國的記憶體廠產能規模並不小,故美國考慮施壓南韓這兩大廠,避免在中國擴大生產成熟製程產品。

■臺廠受創程度低於韓廠,仍需審慎應對

而對於臺灣半導體業的影響情況,預計美方要求涉及美企對於中國半導體、量子計算、AI等領域的投資必須向華府申報,部分交易將被禁止,這項管制對於臺廠影響不大,但後續需關注的是美國是否對中國AI進行全方位的防堵,也就是若輝達、超微(AMD)降規的晶片也無法出貨給予中國,間接將影響臺灣AI相關供應鏈的接單表現。

至於美國擬將管制中國製程由先進外擴至成熟製程,此部分影響臺廠在中國的營運較爲有限,畢竟先前兩岸關係較爲緊張、N-1管制嚴格限制、美中選邊站的問題,使得臺系半導體業者的中國產能佔比均在低個位數。反而若未來美方可有效圍堵中國成熟製程的擴張程度,或許中長期紅色供應鏈價格戰衝擊我國二線晶圓代工廠的狀況可較預期和緩。不論如何,若美國對於中國半導體管制政策過於廣泛、模棱兩可,有可能升高市場的不確定性,促使中國不斷升級反制的行動層級,因而臺灣半導體業者仍需審慎應對未來市場的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