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氣候風險重塑金融風險樣貌

極端天氣開始影響企業的員工生產力,企業應該評估在氣候變化的大趨勢下員工管理和生產安全的風險,所有人都需要爲此做好準備。圖/Freepik

在過去十年中,我們愈來愈清晰地認識到,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風險,就是金融風險。隨着永續投資的發展變得成熟,全球的監管機構正在採取措施,以提高投資過程的清晰度。

一、極端高溫對資產價值及企業管理的影響

2023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炎熱的一年,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將影響企業的資產價值,也影響着企業的運營和風險管理。舉個例子,在沿海地區,由於極端氣候使災害的頻率和保險公司的理賠金額逐年上升,一些房地產企業或個人房產的災害保險定價,已發生大幅變化。

另一方面,極端天氣開始影響企業的員工生產力。高溫的影響已經從戶外工作延展到室內,室內營運爲主的行業以物流行業最容易受到衝擊,製造業和礦業公司也面臨生產率下降的挑戰。企業應該評估在氣候變化的大趨勢下員工管理和生產安全的風險,所有人都需要爲此做好準備。

二、私募資本可望在氣候融資中發揮作用

全球的低碳轉型可能帶來龐大的投資機會,氣候融資在私募領域也可望在發揮巨大的作用。然而,這些私募領域的資產擁有者和管理者也面臨私募領域的ESG與氣候數據相對不透明的挑戰。這也引發了人們擔憂一些從公開市場上分割、相對而言不那麼綠色的資產,有可能最終進入到私募領域的資產投資組合。

三、氣候相關的資訊揭露要求不斷提升

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於2023年年中推出揭露標準,並宣佈將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CFD)的相關要求併入ISSB中,英國、澳洲、日本和新加坡都在推動與ISSB框架一致的揭露要求。隨着ISSB準則的推出,投資者和資本市場密切關注兩個方面:一是隨着新的揭露要求,他們能否獲得所投資公司在氣候方面表現的新見解;二是不同地區揭露的一致性。如果沒有統一的方法,投資者在比較全球績效時將很難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四、投資者愈來愈關注自然和生物多樣性主題

自然和生物多樣性已成爲需要優先關注的領域,永續投資者常希望瞭解自己的投資能如何減少對生態系統的傷害,或者透過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做出貢獻。但是衡量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卻較爲困難。MSCI觀察到,一些投資者開始透過篩選對生物多樣性影響較大的行業,並與其所處位置和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相結合分析,去識別出給生物多樣性帶來高風險的區域,作爲管理和減少影響的第一步。此外,有一部分投資者也在積極尋求與自然保護或生態改善專案相關投資機會。

五、人工智慧的普及帶來挑戰

人工智慧正在廣泛重塑人們的工作格局,也在爲消費者的個人數據應用開闢了新的使用方式。在海量數據集進行訓練之後,搜索或個人協助工具生成的AI程式,有可能會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蒐集個人的行爲數據,一些政策制定者已經開始採取行動保護公民的隱私權。MSCI的分析表明,參與人工智慧基礎模型和應用開發的科技公司,可能需要集成更有效的防護欄,而那些開發人工智慧驅動程式給消費者使用的公司可能需要擴大其隱私條款,以確保安全的部署。

與此同時,在人工智慧的技術推動下,企業的工作力和人力資源管理的模式也需要重塑。各行各業的公司可能都需要仔細研究其人力資本的投資,進而進行調整,以適應新局。

六、董事會的多元化組成

過去幾年,企業營運面臨的風險及種類日益增多,這使得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積極推動董事會成員的多樣化,這種多樣化所指的不僅是性別和年齡,也涵蓋知識結構和技能的多樣化。

雖然大多數董事會擁有具備財務風險管理和行業專業知識的董事會成員,但近年來當公司提名委員會提名新董事的時候,開始優先考慮一些新的技能範疇。MSCI的分析發現,技術和網路安全成爲非常重要的技能考量範疇,其他排名前十的技能組合包括工程、ESG和永續發展以及製造和物流領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