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永續金融下一站:自然風險與機會因應

金管會所推行的第二屆永續金融評鑑,鼓勵業者依循TNFD架構並對外揭露有關自然風險議題。圖/本報資料照片

自然與生態系統在全球經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指出,全球估計高達44兆美元的經濟產值高度仰賴自然生態所提供的服務與功能,惟隨着工業化發展,我們賴以爲生的自然生態正面臨衰退的風險。爲因應如此風險,全球生物學界、金融業、企業與政府監管機構等單位共同宣佈成立「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NFD),並於2023年9月對外發布第一版正式指引,旨在提供全球、各產業一致適用的自然相關風險與機會評估框架,協助企業進行風險與機會識別、評估及量化可能之財務衝擊。

而就我國金融業而言,金管會所推行的第二屆永續金融評鑑,亦鼓勵業者依循TNFD架構並對外揭露有關於自然風險議題上的作爲,期能透過評鑑促使金融業者始正視相關風險。

■生物多樣性風險 恐影響投融資收益與營運

而生物多樣性風險影響廣泛且深遠,金融業與一般產業不同,其涵蓋層面重點聚焦投融資業務,相關影響不僅將體現於短期的財務與營運風險,長期而言更影響金融體系的穩定。

首先,金融業的投融資對象在其營運過程中,與自然的依賴性與影響性相互作用,由於自然與生物多樣性的不穩定,恐致生產活動與價值鏈中斷,爲企業收益與現金流性帶來意外成本,導致盈利能力或資產價值下降的損失;亦或原物料價格波動現象加劇,致企業管理成本日漸上升,在在可能影響金融機構投融資收益與營運穩定。

而政府機關可能因應自然與生物多樣性損失情形而實施更爲嚴格的環境法規,也將對企業的營運合規性與社會責任產生更大的影響。金融機構需要密切關注相關法規變化,以確保投融資等業務是否需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等作爲,以確保業務執行的合規性。

鑑此,自然與生物多樣性風險儼然成爲金融業必須正視的議題,越來越多金融機構也開始將其納入風險管理與營運策略中。勤業衆信永續金融團隊建議可以下方向依序着手:

■盤點、分析、議合三管齊下 防風險展韌性

一、資產組合盤點:爲因應自然與生物多樣性的挑戰,TNFD提出適用各產業之LEAP (Locate、Evaluate、Assess、Prepare)評估方法論,另外更針對金融業所需揭露資訊提出產業指引。TNFD首先建議盤點自身營運範圍所在地點及審視投融資業務主要涵蓋產業別與資產組合部位,評估其等企業經濟活動的所在區域及具體地點。

二、依賴影響與風險機會分析:透過前一階段盤點所得資訊,再分析自身營運、業務與資產組合與自然生態系統的依賴性與影響性,以進一步檢視相關風險與機會。金融業者可依據主要投融資標的產業別與所在區域判斷對各環境生態與物種間的相互重要性,並可針對重要性較高之生態與物種進一步分析投融資過程中產生的影響性與依賴性,以此對於可能的自然相關風險與機會進行討論,以適時調整策略方針。

三、採取積極企業議合:爲能進一步降低自然相關風險與掌握自然相關機會,最後金融業者可採取企業議合行動,除傳遞對於自然保護的決心外,更能協助投融資對象有效實現友善自然的永續轉型。

綜上,自然與生物多樣性風險不僅牽涉到金融業者財務與業務風險,也可能因環境法規亦趨嚴謹,進而有額外法令遵循成本等情形產生。金融業者於應對自然與生物多樣性風險,實現經濟與自然生態和諧共存的永續發展的道路上,扮演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在這項議題已不僅僅是一個環境問題的情況下,需要金融業者共同審慎應對與助力,方能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展現永續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