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印太經濟架構風光啓動下的齟齬

歐巴馬前總統,眼看中國大陸推行「一帶一路」倡議,與周邊地區發展新的經濟合作關係,逐漸提高其影響力,進而推動《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爲「重返亞洲」的首要經濟戰略,以抗衡中國不斷擴張的政經實力。不料繼任者川普2017年就任後立即退出TPP,讓計劃功敗垂成。

拜登上任後,西方國家期待美國能重返CPTPP,然美國高張的保護主義已難以逆轉,自由貿易協議成爲傷害勞工權益的代名詞,拜登被迫於去年10月明確表態不重返CPTPP。轉而拋出將建立《印太經濟架構》的新倡議,因應大陸急遽成長的國際經濟實力,藉以恢復在印太地區的經濟主導地位。

該架構爲新型態的經貿合作模式,爲迴避國會審查,刻意去除市場準入與關稅減免。改由「公平及有韌性貿易」、「彈性供應鏈」、「基礎建設、乾淨能源及減碳」、「稅收及反貪腐」等四大支柱構成。

宣佈啓動IPEF當日,就有包含美國盟友與東協7國等13個初始會員國共襄盛舉,不過不少國家只是衝着美國的面子與會,未來進入談判階段相關齟齬將逐一爆發:

首先,選擇性的包容:美國務卿布林肯曾在衆議院聽證會強調,IPEF是一個具開放性與包容性的架構,不會對臺灣在內的任何夥伴關閉大門。事實上兩岸均未被邀請,相較於美國極力邀請東協各國加入,我國多次公開表達高度的意願,仍被拒於門外;中國大陸爲美國推動IPEF針對的對象,自然無法加入,連緬甸、柬埔寨與寮國等親中東協國家皆非其首輪會員,包容只是口號。

其次,期待差異:美國固然提出新型態的經濟合作模式,但多數印太國家真正期待的卻是美國市場開放與關稅調整,二者有極大的差距。原本大家以爲只是東協等開發中國家纔會有此想法,然依照媒體報導,連日本與新加坡都請求美國重回CPTPP,顯然美國與其他國家對經貿合作有不同的想像。

第三,利益衝突:美方提出IPEF的四大支柱未必符合其他會員國的需求,甚至是利益衝突,例如要求提高環保標準、減碳、反洗錢、反貪腐、保護勞工權益、稅制改革等規範,東協國家恐無法照單全收。即使會員國得選擇性簽署,但若多數國家拒絕接受,IPEF影響力將大打折扣。

最後,破壞全球化:此次會議美國刻意淡化抗中色彩,但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直指,該架構系在「有效反制中國不斷增長的影響力。」;商務部長雷蒙多也表示,「架構包含協調出口管制,以限制向中國出口敏感產品。」可預見將有更多圍堵中國的舉措,此舉將打破比較利益全球專業分工體系,與「自由開放的印太」概念相牴觸。

IPEF目前僅是形式啓動,未來13個會員國還需要就四大支柱進行談判,屆時將進入深水區,上述矛盾將一一浮現,各國是否會批准還有極大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