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虛張聲勢的印太經濟架構(施威全)

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證實,臺灣未被納入IPEF,但會持續深化臺美經濟夥伴關係。(圖/路透資料照)

美國總統拜登23日在日本宣佈啓動美國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但他在亞洲的言行與行程規畫,迄今還未呈現美國對印太區塊的具體經濟作爲。拜登只有口號,如何落實,會透過怎樣的機制綁定與印太12國的經濟關係,沒有內容。

拜登此次行程,至少前半段,美國貿易代表署主導核心內容,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的幾次發言訊息非常清楚,特別在中國議題上,沒有超出拜登對習近平的親口承諾:不圍堵中國、不搞集團對抗。儘管臺灣輿論把「印太經濟架構」上綱爲中美水火不容的緊張態勢,中國大陸外長王毅的發言也憤聲高調,王毅說:「美國炮製出來的印太戰略打着自由開放的旗號,目的就是企圖圍堵中國。」他也強調「旗幟鮮明地拒絕任何將軍事集團和陣營對抗引入亞太的圖謀」,但戴琪的發言始終聚焦經濟,她說美國非常關注與中國的競爭,「印太經濟架構」帶來的是基於市場與開放的方式。就這點來說,戴琪的說法和稍早王毅評論「印太經濟架構」時認爲「應該推進自由貿易,不搞變相保護主義」的原則相當一致。

彼此作爲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中國與美國的鬥嘴也總留有餘地。中美關係的核心是貿易,就是一起做生意,中美關係的核心是合作不是樹敵。中美合作賺錢,也搶利基,希望創造對己有利的遊戲規則,表面上兩大國都高舉自由貿易大旗,但美麗口號背面有醜陋的事實陳年未決:美國對中國特定項目的關稅課徵,此一違反自由貿易的作法,中、美都有產業受傷。

川普時代,雙方談好,中國先給美國面子,分階段處理,達成所謂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最重要的部分是中國必須加大購買力道,買美國工農產品、買服務。戴琪上臺之後,對於川普時代兩國達成的作法態度反覆,她說過不承認,但也積極與中方檢討落實情形,去年底宣佈「不打算與中國展開第二階段貿易談判」,戴琪要脅將祭出301條款,回過頭來,還是要走攻擊性的單邊主義。

面對中方,美國不加遮掩地露出真面目,但面對世界,特別是與中國大陸地緣最相關的印太,美國還是要找出新修辭,以符合自由貿易的口號,而且面對印太廣大市場,美國基於當下的選舉選票考量,也希望農產品長驅直入,這是「印太經濟架構」於焉產生的一項原因。

川普貿然地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相對於中國大陸藉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領頭與日、韓、澳、紐、東協10國結夥合作,美國當然必須迎頭趕上,在戴琪口中,「印太經濟架構」可用來填補美國缺席的RECP與TPP,但她又強調會很不一樣。

真的不一樣嗎?白宮最新發布「印太經濟架構」的四大經濟標題:連結、韌性、乾淨、公平,這些內容拜登政府都已努力過,例如連結與公平這兩項,本是廢話,TPP與RCEP就是連結,也講公平,美國不要TPP也不要RCEP,那新路何在?

至於乾淨經濟,拜登上臺後高舉氣候變遷,積極拉攏中國,他的氣候特使凱瑞半年內就跑了兩趟大陸,兩國攜手打造世界能源市場的新遊戲規則早已進行。韌性經濟一項,企圖改變世界產業鏈,這點臺灣業者早已點破,美國可以威逼,但臺資是否設廠美國需考量的條件太多。「印太經濟架構」作爲新口號,到底與既有作法有何不同,美國沒提出答案。

要彌補退出TPP的缺憾,要與中國既競逐又合作,「印太經濟架構」要能有效果,而不只是拜登對美國內部的宣傳,關鍵的要素仍在於如何形成自由貿易集團。好玩的是,戴琪強調「印太經濟架構」絕對不是舊有的自由貿易協定的作法,但又提不出新的具體措施。

「印太經濟架構」不可能拋掉已成形或正逐步成形的RCEP或CPTPP,「印太經濟架構」做得最好也只是CPTPP+1,或是加個花邊,不可能完全丟掉既有的區域發展形勢,也不可能圍堵與印太關係深厚的中國,何況,現在八字還沒一撇,只是口號先行。(作者爲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