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黑白講」 壽險公會出面賞五巴掌

壽險公會金管會「抱不平」,祭出五大聲明。圖/本報資料照片

專家評論也不能「黑白講」。壽險公會30日發出針對單一媒體的聲明稿,文中還「畫重點」,雖然語氣平和,但句句針對金融法制犯罪防制中心董事長邵之雋受訪時談金管會「貿然」引進保險清償能力指標(ICS2.0),恐造成炒作不動產、動搖國本等「誤解」,提出五大澄清。

壽險公會澄清的第一點及第二點,即是針對邵之雋形容接軌ICS2.0,將誘使壽險業者炒作房地產,且業者爲拉高資產價值,可能有作價現象

壽險公會強調接軌IFRS17與ICS2.0,都是會讓壽險公司增加固定收益資產,也就是增加長年期債券投資,反而要降低不動產投資比率,才能符合資產負債匹配,否則保單到期時,還要賣樓賣地付保費,造成財報極不穩定,因此新制度並不會誘使壽險業者炒作不動產。 二是現行投資性不動產會計制度已可採公允價值,也就是所謂的「市價評估,這是資產面的會計制度,與接軌IFRS17及ICS2.0「無相關聯」。壽險公會亦指出,壽險公司對其投資的不動產會逐筆估價,且單筆達一定金額應由二家以上的估價師進行估價,並須經會計師專業評價團隊複覈,估價金額及過程層層把關,實具可信度,並無拉高不動產資產價值及作價的現象

三是邵之雋表示,臺灣決定接軌ICS2.0是非常莽撞的決定,臺灣的發展脈絡日本高度類似,「應該研究爲什麼日本堅決不用IFRS17與ICS的理由」。

壽險公會迴應,除韓國新加坡香港等相近市場已決定採用IFRS17,並陸續改革新清償能力制度外,日本也在2020年宣佈將以ICS爲框架作爲新清償能力制度基礎。並沒有日本堅決不採行的說法。

四是接軌國際制度可提高臺灣的國際能見度透明度,也強化預警機制,預防系統性風險,穩定金融市場,沒有所謂此制度將動搖國本之說。

五是財務報表及清償能力制度的目的使用者不同,原則上相關規範精神應具一致性,也就是IFRS17揭露負債公允價值,即壽險公司帳上到底有哪些利差損、財務缺口,公開透明給一般民衆投資人,且具有國際間、跨產業可比較性。清償能力制度着重於保戶權益、金融穩定及長期穩健經營,使用者是監理機關。但這兩套相關規範的精神應具一致性,纔有利壽險公司在經營決策時可兼顧財報及資本適足性。也就是說不要兩套標準,反而造成業者經營上的困擾,左右爲難。

第五點即是反駁邵之雋建議監理指標、財務指標不應綁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