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答:夏季應如何健脾祛溼?

本文轉自:人民網

溼是中醫“風寒暑溼燥火”六氣之一,會影響人體的氣血運行及臟腑的功能狀態。那麼人體內的溼氣到底從何而來?溼氣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影響?夏季應如何健脾祛溼?近日,針對夏季健脾祛溼的話題,人民好醫生客戶端邀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首席專家、消化中心主任張聲生就相關問題進行解答。

溼氣影響全身 應科學健脾祛溼

近年來,隨着生活方式的改善、飲食結構的變化、中醫養生知識的普及,“祛溼”彷彿成爲一種風潮,祛溼藥食也非常流行。那麼,如何看待“祛溼”這件事兒呢?

張聲生解讀說,中醫把“溼”分爲內溼和外溼。在夏天裡,外溼一方面是天暑下迫、地溼上蒸,氣候潮溼悶熱時“溼邪”易侵入人體造成溼氣阻滯。另一方面外溼還可以通過“吃”進來,例如過多食用肥甘厚膩、生冷食物和吸菸等;內溼則多爲脾胃運化水溼功能失常時產生,溼邪聚積於體內,就成了一種致病因素,影響機體健康。

關於吃辣椒會不會祛溼?張聲生提醒說,少量吃辣椒,可以通過排汗的方式祛溼氣。但過多食用辣椒會影響脾胃功能,辣椒的燥熱跟“溼”結合就易形成溼熱。祛溼方法要科學、正確,不正確的祛溼也可能會傷害身體。

溼氣會有怎樣的表現?張聲生舉例說,頭重如裹、身似灌鉛、四肢痠懶、身重而痛、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鬱悶、脘腹脹滿、腹痛腹瀉、噁心欲吐、食慾不振、大便不爽、舌苔厚膩、渾身黏膩、白帶偏多、溼疹、長痘出油等均有可能是溼邪爲病的症狀。總而言之,溼氣可概括爲溼性“粘滯、重濁、趨下而行”三大特徵。

針對內生的溼氣,中醫強調從調理脾胃這一根本入手。因爲脾胃乃溼氣生成與運化之關鍵臟腑,當夏季來臨,人們常感皮膚黏膩、腹瀉頻發、口中黏膩、食慾減退、腹部脹滿乃至噁心不適,這一系列症狀無不與溼氣過重導致脾胃功能受損密切相關。因此,通過調理脾胃,恢復其正常運化水溼的能力,是有效緩解乃至消除溼氣所致不適的關鍵所在。

夏季祛暑除溼 要選對藿香正氣

常見的祛溼方法有很多,張聲生說,散熱本身就是“排溼”,建議大家在夏季要穿薄、透的衣服,以做好自身散熱;夏季不動反而不利於排溼,所以適當運動,出汗有益於排溼;除了運動有度,還要做到飲食有法,建議食用蓮子、荷葉茶、綠豆、紅豆、冬瓜等健脾、清熱、祛溼的食物。此外,市面上也有很多祛溼去暑的藥物,例如藿香正氣口服液、十滴水、人丹等藥物,可有助於祛暑除溼、緩解苦夏症狀。

“藿香正氣是一個古方,專爲內有溼滯、外感風寒設計。與大衆印象中不同的是,藿香藥性不僅不‘涼’不‘寒’,還偏溫,獨以芳香化溼見長。在潮溼的南方,藿香以其獨特芳香,有效化解溼氣,提神醒脾,實現全面祛溼功效,藿香可以實現化溼、醒脾、祛溼效果。”張聲生說。

張聲生說,藿香正氣不只是大家常常理解的單一解暑的藥,它除了解暑,還能解決體內溼滯積聚、外感風寒所致諸症。夏日感冒,無論是頭痛頭暈,還是夜晚受寒導致的腹部不適,乃至貪涼食冷後引發的噁心欲嘔、腹瀉腹脹,均可以使用藿香正氣。

“藿香正氣藥物目前市面上有口服液、水和膠囊等類型,其中藿香正氣水內含有酒精,老年人、嬰幼兒、孕婦等特殊人羣和開車人羣、高空作業工作者等職業人羣應儘量避免服用,可選擇無酒精的藿香正氣口服液;此外,吃頭孢、抗生素的人羣也不能服用含有酒精的藥物,以免出現一定風險。”

張聲生說,藿香正氣系列不同製劑的成分會略有區別,但本身方子成分基本是一樣的。所以人們在選擇及服用藥物時,一定要仔細閱讀適應症及禁忌事項,根據各自的情況去選用,必要時前往醫療機構諮詢。

注重夏季養生 莫讓“貪涼”傷身體

夏季炎熱,很多人都喜歡“貪涼”以解暑熱。張聲生提醒大家,從溫度較高的室外猛然進入溫度較低的室內,容易造成體溫調節紊亂,且長時間待在空調房易造成“空調病”和增加呼吸道疾病、關節疼痛風險,建議大家適當納涼,但不要過度貪涼;炎熱夏季下吃冷食冷飲猶如將燒紅的鐵塊放入冰水中,容易誘發應激性胃潰瘍、心腦血管疾病等,因此不建議過多、過急飲用冷食冷飲;夏季出汗多,補水是好事,但注意夏季喝水不是“越多越好”。夏天每日合適的飲水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一般建議每人每天水的攝入量在2000-3000毫升左右。

最後,張聲生給大家分享了幾個夏季養生小技巧:“一是適當運動,促進機體正常代謝;二是保證充足睡眠,保障機體良好狀態;三是適當豐富飲食,保持電解質平衡;四是保持良好心態,促進身心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