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縱論網絡電影春節檔:網絡電影迎來提質增效發展新階段

《發財日記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 高凱)2021年,網絡電影市場再度迎來發展里程碑。爲增加春節期間優質網絡視聽內容供給,滿足廣大人民羣衆觀影需求,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指導下,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三家網絡視頻平臺正式推出“網絡電影春節檔”,上線衆多各類網絡電影。據統計,從除夕至年初六,七天時間內網絡電影累計播放量破4.4億,同比2020年增長33.3%。

其中,由宋小寶任編劇、導演和主演的《發財日記》作爲“網絡電影春節檔”的重磅頭部影片,以付費點播的形式,於大年初一同步上線三大平臺,與院線電影一道,成爲滿足假期人民羣衆的影視娛樂消費的重要支撐。據公開數據顯示,影片的觀影轉化率高達42.4%,正片有效播放市佔率達25.45%,在同期上映的網絡電影中穩居第一,在滿足用戶線上觀影需求的同時,也引領了網絡電影發展模式的創新和探索。

“《發財日記》暨網絡電影春節檔”線上專家研討會。主辦方供圖

27日,來自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北京電影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衆多業界、學界知名學者與影評人,共同參與了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和觀衆調研平臺聚影匯發起主辦的“《發財日記》暨網絡電影春節檔”線上專家研討會,以網絡電影春節檔和《發財日記》爲切入點,共同探討高品質網絡電影的未來發展,解讀網絡電影與院線電影的融合共生,推動其與院線電影形成合力,成爲電影產業發展與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

“網絡電影春節檔”概念的提出,讓很多人感嘆網絡電影市場的發展迅速,對此現場的各位專家們進行了解讀,認爲網絡電影檔期意識的崛起是其規範化、產業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指出,網絡電影的檔期概念纔剛剛提出,尚未形成強大的檔期市場影響力,但從網絡電影的發展歷程和趨勢上來看,其已經形成一定規模,檔期概念的產生是其規模化發展的集中體現,未來將會爲中國電影的發展帶來深刻的結構性影響,期待其能成爲增強中國電影實力、做大市場增量的內升動力。

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尹鴻認爲,網絡電影春節檔的產生,體現了大衆對文化消費需求的剛性增長,表明網絡電影開始進入主流文化消費視野,隨着網絡電影在資源彙集、演員陣容製作班底、藝術品質等方面的提升,其受衆圈層也逐步向各個層級突破,而檔期意識的崛起,主要是爲了讓合適的電影找到合適的觀衆。

北京電影學院管理學院院長吳曼芳是“網絡電影春節檔”概念的重要推手,在她看來,網絡春節檔是在就地過年政策下,豐富網絡視聽內容供給的重要舉措,而從其自身發展邏輯上來看,隨着網絡電影質量和數量的提升、產業市場的規範化發展,檔期的概念的產生是一件應運而生、自然而然的事情,是網絡電影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發財日記》以院線電影的品質,選擇以單片付費的形式進行網絡發行,在探索網絡電影發行新模式的同時,也進一步淡化了與院線電影之間的差異,引發現場專家的強烈關注。

吳曼芳指出,《發財日記》主動擁抱互聯網,實際上進行了新發行模式和商業邏輯的多重探索,爲網絡電影點播付費的價格如何確定,如何形成完整商業閉環等問題的解決積累了經驗。同時對當下的年輕導演和製片公司做了很好的示範和引導作用,吸引更多青年電影人才利用平臺優勢,持續產出優質內容,滿足人民羣衆對網絡電影從類型到質量上的需求。

在尹鴻看來,《發財日記》選擇在春節檔期付費點播的網絡發行模式,可以看成是解決網絡電影“必看性”的探索,影片選擇熱門檔期、選擇一線演員和明星,其實就是在打造“必看性”,讓付費模式可以得到推廣,爲之後的網絡電影提供非常好的借鑑意義。在這種趨勢下,網絡電影將是院線電影類型化、差異化發行的重要補充,未來兩者的關係將更加錯綜複雜,更加交叉與互補。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陳作平傳播學的角度,對院網關係進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他指出,傳播獲選率在很大程度上與內容的價值和獲取內容的費力程度有關,網絡電影對於場景的要求較低、觀影時間不受限制、觀看屏幕更多元、觀看人羣更傾向於年輕人,一旦在內容上與院線電影達到同級水平,其優勢就會呈現出來,未來兩者之間如何實現平衡值得持續關注。

《發財日記》的成功與其在內容上的用心打磨和宣發上與觀衆的主動呼應密不可分。據影片出品方、製片人李海介紹,影片歷時三年,拍攝近四個月,在心力投入、製作成本、團隊陣容等均遠超普通網絡大電影,最大限度向觀衆呈現主創誠意;影片另一出品人、製片人,宣傳負責人潘國鋒同樣重點強調了“誠意”二字。影片在宣發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如邀請劉德華演唱主題歌,在多家短視頻平臺上打造視頻宣發矩陣等,着重培育“網絡電影春節檔”的模式和概念。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鬍智鋒稱讚影片爲“網絡春節檔代表性、標杆性的誠意之作”,指出,影片亮點突出表現在三個“度”上:銳度,對草根生活狀態的銳利呈現,能夠觸動人心柔軟的地方;力度,敢於創新網絡電影創作手法,將悲劇與喜劇,大時代與小人物,情感和理性等進行多元且有力的融合;溫度,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弱點,但都在努力的做個好人,讓人在感動的同時受到鼓舞,在絕望中給人以希望和溫暖。

在饒曙光看來,《發財日記》在內容、策略、宣發上均可圈可點,首先在內容上給人以驚喜,沒有小品的程式化,反而有更多深情與正能量的價值觀在其中;在策略上,瞄準春節檔十分成功,在節目氛圍下,喜劇和親情因素能與觀衆產生更多的互動;在宣發上,也主動適應網絡電影傳播的特點、規律和邏輯。

北京大學戲劇影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陳旭光指出,作爲一部網絡電影,《發財日記》做了很多針對於網絡電影自身觀衆喜好的探索,如明星組合(類似二人轉、相聲小品的搭檔形式)、永恆的主題(如父子情,人性善良的突出),情懷元素(用一個外來打工者的視角,濃縮了改革開放的歷史)等,這些元素巧妙的創意性的組合在一起,能夠撫慰當下人心靈,讓很多網絡電影受衆產生共鳴。

跨界”“喜劇”“小人物”“以情動人”,《發財日記》在題材開發、內容創作等方面同樣帶給人們更多的啓示,讓人們對網絡電影,甚至包括院線電影的開發與製作產生更多的思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