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大數據分析社會百態 開創寫實劇共感度

資策會、用力拍電影公司深化大數據探勘的技術分析,參與前期劇本開發,讓《大債時代》更貼近目標族羣生活產生共感。圖/資策會提供

公視迷你劇集《大債時代》明(30)日將迎來最終回,這是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後,公視與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第二次攜手合作。資策會、用力拍電影公司深化大數據探勘的技術分析,提供更客觀元素材料,參與前期劇本開發,讓《大債時代》可以更貼近目標族羣的生活、產生強烈共感。

資策會服創所副主任徐毓良表示,影視產業的水很深、產業鏈很長,但我們注重的是開發階段,亦即在前期如何過濾出獲得大衆喜愛的元素、分析出值得投資的IP(智慧財產權角色戲劇作品非常重要,幫編劇找到好素材,幫投資方找到好標的、提供顧問分析服務,是資策會服創所大數據分析技術希望能做得更深入的部分

大數據分析技術還能導入商業領域,協助找到行銷切入點,去年起有媒體行銷公司請資策會服創所幫忙在企劃前期,用同樣的技術進行大數據分析應用,今年也有延伸的合作。

之前,資策會和成大李政德教授合作,把團隊提出的大數據分析議題交由指導學生進行研究,主題設計AI自然語言處理模型來學習「社羣媒體上演員個性描述」 與「劇本對於角色個性的設定文字二者搭配,挑選男女主角。後來學生產出一篇學術論文,提報IEEE(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的研討會並獲得通過。

徐毓良表示,不論是戲劇、商業、學術乃至服務設計,都是透過反覆檢視人們的生活實境發展出更好的應用模式,是發展大數據分析技術的重要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