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藉口:怨嘆天賦
人們好像真的很喜歡「天賦」這個詞,光是聽到就覺得心頭一震,好像有把天賦神聖化的傾向。(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本書作者趙玟英原爲音樂劇作家、作詞人,還是在五所大學兼七堂課的大學講師,是位標準的斜槓人士。某天,她在課堂上倒了下來,被判定爲過勞,對自己完全失去自信。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她接觸了「爲我寫作」課程,也與研究閱讀治療的心理學家進行諮詢,將一直以來隱藏在內心的許多負面情緒攤開來,原本堅信無疑的思考方式因此崩潰,但心卻變得寬廣,也不容易生氣了。
後來她決定以閱讀治療師、寫作治療講師的身分展開第二人生。在「心靈補充課程」上,她發現學生們爲了家庭、學校、職場、感情、外貌等問題感到心累。她從這些故事中看到自己過勞前的樣子,開始與學生一起研究瞭解內心的方法。這段經歷整理爲本書,帶我們一起思考
【精彩書摘】
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的《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天下雜誌出版,二○二○)一書中,有一章提到「我們的天賦迷思」。人們好像真的很喜歡「天賦」這個詞,光是聽到就覺得心頭一震,好像有把天賦神聖化的傾向,將天賦視爲天賜予的禮物或祝福,不是靠努力擁有的,而是與生俱來的,具有天賦的人就能表現出卓越性、絕對性的能力,是讓一切皆成爲可能的神秘力量。
讓人們這種想法更加堅定的刺激,就是像電視節目「英才發掘團」中出現的孩子們。僅僅五歲的孩子,只要聽過的音樂都可以用小提琴演奏出來;還不滿十歲的孩子,擁有高超的集中力,畫出的作品令人咋舌。觀衆們看了都心想「那就是天賦啊!」在推崇的同時,也犯下了把有無天賦視爲絕對的致命錯誤,認爲「沒有天賦的人不管再怎麼努力,都贏不了有天賦的人」。這樣想的結果,會不自覺產生「既然一開始就出現那麼大的差異,那根本不需要努力了」的態度。多虧那些有天賦的人,讓我獲得不用努力的免罪符。
但有一點大家都忽略了,我們全都有潛在能力,沒有人是例外的。只是這「潛在」二字,意指有能力但是被鎖住(藏住)了,被鎖住的潛力從內往外顯露,就是那個人的才能。因此,關鍵不是有沒有天賦,而是能否將我的潛力發揮出來。
在《恆毅力》一書中,安琪拉這麼說:天賦只是一種潛力,如果不努力就無法發揮。想像一下擁有音樂天賦的人,如果只是像埃及木乃伊一樣靜靜地躺着,他的潛力能發揮出來嗎?我們看着在奧運比賽中得到卓越成績的運動員,或是在演唱會上展現優秀實力的歌手或演奏家,看到他們現在了不起的一面,我們會想到「他有天賦,所以可以做得那樣完美!」但是我們都沒想到,他們爲了完成這個目標,不知持續練習了多長時間。
當然,有天賦的話,確實有益於更快掌握技術,但不變的是要堅持不懈地練習和努力。只有努力才能成爲技術,只有努力才能取得成果。其實我們都知道,比起才能本身,努力更重要,但是在我們內心深處還是希望相信,天生的才能是不可戰勝的,因爲努力這件事太辛苦了,一旦開始努力就必須要持續很長時間,所以不想輕易開始。這時,如果有人說「老實講,沒有天賦的話是很難趕上的」,就會覺得真是太好了,因爲這可以成爲我現在不努力的辯解和藉口,能理直氣壯地說:「如果我有像別人那樣閃閃發光的天賦,我也有機會成功,那麼我當然會努力。」真的是那樣嗎?不,再強調一次,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賦,只是被鎖起來,未曾努力展現而已。
那麼,我怎樣才能知道我的潛力呢?和才能一樣,應該尋找與別人不同的差異。不過,這種差異的標準如果一開始就放在跟別人比起來,我做得多好、做得多出色,是不行的。因爲即使有能力,在潛在的狀態下也不會那麼突出。因此,剛開始應該看看我的哪一面是「自然的」,與別人不同。
自然的意思是自然而然,用另一種表達方式來講,就是不努力也可以很輕易達成目標的意思。舉例來說,有人的耐性與別人不同,從小到大都是能吃苦耐勞的人。不管是在孩子們看到針頭就大哭大鬧時,或是在部隊接受訓練累得要死時,那種可以默不作聲堅持下去的人,在耐性上他就是具有潛在能力。也許有人會反駁「耐性」算是什麼才能。但是,忍耐是能夠實現一切的巨大能力。天生的才華再好,如果沒有耐性無法堅持努力,那麼光彩很快就會消失,但是如果有耐性,潛力到最終都會開花結果。這樣還覺得耐性不算什麼嗎?
我們再看另外一個例子。雖然不像「英才發掘團」裡出來的孩子一樣,但這孩子七歲開始就展現繪畫天賦,可以想到什麼就畫什麼,非常擅長繪製地圖,老師上課講的笑話也能像漫畫一樣描繪出來,比起用說的,用畫來表達說明更方便,是特別喜歡看畫的人。即使隨手塗鴉,朋友們也會忍不住「哇!」覺得很神奇,並被要求給自己畫一個。畫畫對他來說是最簡單、最舒服、最自然的,這就是對畫畫有天賦。
但那樣的人爲什麼不能成爲像「英才發掘團」的孩子一樣呢?因爲那種孩子的父母通常對於孩子擅長的部分會很早就予以關心,爲了讓長處可以繼續發揮,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都給予支持。因爲常常做就會越來越好,所以父母會在孩子面前不停稱讚,讓孩子也認爲自己可以做得好,如此一來便展現出色的成果︙︙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但那些連才能都聯接不上的人,大多不認爲自己能自然地做的那些事情是珍貴的。因爲我可以很輕鬆地做到,所以認爲別人也一樣可以輕鬆做到。換句話說,別人做的是很了不起、很特別的事,而我會做的是什麼阿貓阿狗也會做的無關緊要的事(也有可能是自尊的問題)。再加上說不定那些人的父母連自己的孩子會不會畫圖都不知道,即使看到了,也可能說:「不要浪費時間做沒用的事情,有時間還不如多看書或多寫漢字。」爲了將我們的潛力轉化爲才能,必須領悟到它具有的可貴。
並不是只有唱歌好、跳舞好、畫畫好、樂器演奏好、數學題解答得好纔是才能。傾聽某人的故事,做出良好反應的能力;有困難的時候,首先站出來,以身作則的能力;在不管怎麼混亂的情況之下都能冷靜的能力;不管做什麼事,一旦開始就會有始有終完成的能力;任何事都能迅速理解並有趣說明的能力;可以發現美麗事物的能力;看到任何東西都能迅速掌握構造重點的能力;可以把很多很好的想法歸納起來的能力;不覺得厭煩可以走很久的能力;吃了好吃的東西就能知道有什麼材料的能力;可以很厲害分辨味道的能力;可以把聽到的內容有條不紊地整理好的能力;可以將合適的顏色搭配在一起的能力;可以在一大堆衣服中找到便宜又質感好的衣服的能力;無論看什麼都能找出細微瑕疵的能力等等……這些全都是才能。
即使擁有再好的潛力,如果認爲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會永遠失去表現的機會;相反地,看似微不足道的某種能力,在我瞭解其價值的瞬間,可能會閃閃發光。有的人不愛自己,相信自己不會有那麼好的東西。但那種信念並非事實。每個人都有擅長的地方,正等着我們自己發覺而一直在傳送各種提示,我們有義務發現並讓它甦醒,同時,有義務和世界上其他人分享這種能力。這是我的並不是別人的,是我身爲我的原因。
作者簡介
趙玟英(조민영)
梨花女子大學英文系畢業,中央大學文創系碩士,中央大學戲劇學系博士學程結業。曾爲音樂劇劇本作家及作詞家。第一部公演的音樂劇爲二○○五年的《冬之旅》,後續作品有《拉隆德》、《豆筴皮》、《室友》、《B計劃》等。曾在明知大學、漢陽大學、韓國藝術高中、誠信女子大學、檀國大學等擔任講師,教授音樂劇理論與歷史。
三十八歲時因嚴重過勞症狀,導致身心能量枯竭,在日常生活崩潰的瞬間,爲了生存,開始學習檢視自己的心靈。努力克服過勞的影響之後,以閱讀治療師、寫作治療講師展開第二人生。現在以成人爲對象在教育研修院、幼兒教育振興院、各地圖書館、社福中心等地利用繪本、戲劇、卡片、寫作等各種媒體,積極展開以探索內心爲重點的閱讀治療課程。
在克服過勞之後,針對過去教過的學生,展開一對一的「心靈補充課程」。從二○一八年開始至今,在心靈補充課程中與六十四名學生面對面溝通,雖然大家面臨的情況和事由不一樣,但引發問題的心靈模式與作者當初陷入過勞的五種心理問題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回想起曾經把心理問題當作微不足道而置之不理的那些時候,爲了向正在消耗自己心靈能量的人傳授對策,因此決定寫這本書。以多樣的授課方式及作者親身經歷過的無數錯誤記錄爲基礎,希望這本書能爲因日常的疲勞而耗盡所有能量的讀者帶來自尊與自信。
譯者簡介
新聞系畢業,曾任職記者、公關、企劃。辭去工作隻身赴韓進修,回國後踏入翻譯界,翻劇也翻書。譯有《老婆,今天可能有點辣》、《飛機雲》、《若有來生》、《破果》,繪本《西瓜游泳池》、《奶奶的奇幻暑假》等。
《情緒過勞的我,有些話想對自己說》/三民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