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的人》寫實刻劃血汗勞工心聲:拚一口氣、認命不認輸!

《做工的人》寫實刻劃血汗勞工心聲:拚一口氣、認命不認輸

近來不少臺劇製作精良,加上江山代有人才出的新生代演員,不論顏值或是演技,受到許多劇迷的追捧和關注,絲毫不遜於佔據話題韓劇日劇;日前終映的《做工的人》可說是近期受到高度討論並獲得大量好口碑的一部臺劇了,儘管劇中要角都是大叔大嬸、缺少了浪漫元素調劑,其以貼近市井小民戲劇演繹,成功描繪了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有哭有笑,不禁令人不勝唏噓!《做工的人》號稱是全臺首部真實在建築工地取景拍攝的劇集,劇中不論是裝瘋賣傻的鐵工阿祈、鬱鬱寡歡的鐵工阿欽或是苦中作樂的怪手司機阿全,每個角色都有故事,彷彿也是你我生活的真實寫照。本週小花平臺藉由此部熱門電視劇延伸探討「藍領」勞工族羣乃至於「白領領薪一族職業危害風險,又該如何規劃更完整的個人保障?

臺灣勞工過勞愈趨年輕化,每8人有1人是青壯年

其實不論藍領族或是白領族,可視爲是勞工族羣中的一員,也都是「做工的人」,兩者主要的差異在於藍領族以體力勞動,而白領族則是靠動腦勞動;一般來說,「做工的人」共同面臨的風險,首當其衝的就是因爲過勞而造成猝死,像是工時長、睡眠品質差、壓力大、飲食管理不及格……等都是致病因子,不得不防!

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臺灣「做工的人」平均每人全年總工時爲2,033小時,在全球主要國家位居第4高,僅次於新加坡墨西哥哥斯大黎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因爲過勞引發心肌梗塞就醫的病患中,平均每8人有1人是青壯年,突顯出心肌梗塞有日益年輕化的趨勢。

舉例來說,在臺灣,一般人認知中屬於較長工時的職業護理人員,據觀察是特別愛喝珍珠奶茶,仔細探究其中原因,原來是因爲工作關係經常忙到沒有時間好好坐下來吃頓飯,許多人以高熱量的珍珠奶茶將就取代一頓正餐、適時補充血糖,免得餓到頭暈目眩、全身無力,「嘴裡咬着珍珠也有在吃東西的感覺,可以稍微緩解胃部飢餓感。」

說到過勞,先前小花平臺引用近來國內不少名人因爲過勞猝死的實際案例,像是藝人高以翔吳朋奉及臺灣AI人工智慧學校創辦人陳昇瑋等,提出專業保險規劃建議,也一再呼籲在今天過勞的大環境下,不僅是勞工朋友們,就連一般上班族應該要隨時做好準備、正面迎擊不可抗力的風險事故,「透過保險轉嫁不可預料的過勞死、傷、病,這也正是保險的可貴之處。」(全文未完...)